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社区医师 》 >王季儒风温治验(一)

王季儒风温治验(一)

             

摘要

cqvip:风温四时皆有,以冬春为多。由于素体阴虚内热,又外感风热,或病毒感染则成风温。冬令气候反常,应寒反温、卫气不固,故易于感受。春季则阳气升发,腠理开泄,故亦易感。发于冬者,名为冬温;发于春者,名为春温,其实皆风温也。明·王肯堂说:"不恶寒而渴之温病,四时皆有之,不独春时而已。"《伤寒论》虽有风温病的论述,乃误汗、误火、误下之变病,非风温之正病。风温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旋即不恶寒而恶热,或自汗、头痛头胀、咳嗽、咽痛,或呕吐、烦渴,脉必浮滑而数,或两寸浮大。《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以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为风温提纲。"又说:"风温证,身大热,口大渴,目赤,唇肿,气粗烦躁,舌绛,咳痰,甚至神昏谵语,下利黄水。"清·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说:"风温者,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又说:"此证初因发热咳嗽,首用辛凉,清肃上焦,如薄荷、连翘、牛蒡子、浙贝母、桑叶、沙参、栀子、瓜蒌皮、花粉。若色苍热胜,烦渴,石膏、竹叶辛寒清散。痧疹亦当宗此。若日数渐多,邪不得解,芩连凉膈亦可选用。至热邪传入膻中,神昏目瞑,鼻窍无涕,诸窍欲闭,其热危急,必用至宝丹或牛黄清心丸。病减后余热,只甘寒清养胃阴足矣。"这是叶氏对风温的传变过程及其治疗法则的论述,实际也是按卫气营血的辨证进行治疗。如辛凉清肃上焦,即是邪在卫分的治法。辛寒清散,即是邪在气分的治法。至热邪逆传膻中,是邪入营血矣。风温一证,亦包括了多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无名高热等,兹分述如下。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18期|21|共1页
  • 作者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