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针灸 》 >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中脘"和"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SGU)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SGU恢复的机制。方法:将31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模型组(8只)、针刺组(8只)和药物组(8只)。模型组、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选用束缚-浸水法的改良办法制备SGU模型。造模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固定束缚20 min,共5 d;针刺组选取大鼠"百会""中脘""足三里"穴针刺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5分钟捻转行针30 s,共5 d;药物组选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溶液(200 mg/mL)灌胃,每只2 mL,每日1次,共5d。应用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形态学改变,16Sr DNA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P<0.01),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Observed species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降低(P<0.05),多样性指数Simpson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降低(P<0.01,P<0.05),胃黏膜病变程度减轻,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Observed species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升高(P<0.05),多样性指数Simpson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1),胃黏膜恢复程度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能够有效改善SGU引发的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菌群多样性,促使紊乱的肠道菌群水平回调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