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针灸 》 >基于IL-1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电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机制

基于IL-1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电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机制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头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皮质区炎性反应的影响,从调控白细胞介素(IL)-12介导的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角度探讨电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造模组(74只)。造模组大鼠以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造模成功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的48只大鼠分为模型组、抑制剂组和电头针组,各16只。抑制剂组予IL-12抑制剂(apilimod,5 mg/kg)灌胃;电头针组电针双侧顶颞前斜线,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1 mA,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共干预7 d。分别于干预前后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缺血皮质区形态学表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皮质区脑组织IL-12、IL-12R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缺血皮质区脑组织STAT4、Tbx2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皮质区脑组织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4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模型组、抑制剂组和电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干预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抑制剂组与电头针组大鼠两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均低于模型组(P<0.01);电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抑制剂组(P<0.05)。模型组缺血皮质区细胞皱缩,可见空泡形成;电头针组与抑制剂组可见较多正常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皮质区脑组织IL-12、IL-12R含量,STAT4、Tbx21 mRNA表达及IL-2、TNF-α、IFN-γ蛋白表达升高(P<0.01);IL-4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头针组与抑制剂组大鼠IL-12、IL-12R含量,STAT4、Tbx21 mRNA表达及IL-2、TNF-α、IFN-γ蛋白表达降低(P<0.01);IL-4蛋白表达升高(P<0.01)。电头针组IL-12含量,STAT4、Tbx21 mRNA表达及IL-2、TNF-α、INF-γ蛋白表达高于抑制剂组(P<0.05);IL-12R含量及IL-4蛋白表达低于抑制剂组(P<0.05)。结论:电头针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调控IL-1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是其改善缺血皮质区炎性反应的可能分子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