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针灸》 >不同长度艾段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随机对照试验

不同长度艾段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长度艾段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4组:4 cm组(150例,脱落5例、中止2例)、3 cm组(150例,脱落6例、中止2例)、2 cm组(150例,脱落6例)和常规针刺组(150例,脱落6例)。4 cm组采用4 cm艾段温针灸治疗,3 cm组采用3 cm艾段温针灸治疗,2 cm组采用2 cm艾段温针灸治疗,常规针刺组仅予针刺治疗,取穴均为大椎及双侧夹脊穴(C_(5)、C_(7))、风池、肩贞、曲池、中渚等,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两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症状评价量表(CASCS)评分、患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评分及患侧上肢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F波出现率和传导速度,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并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中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痛评分及总分,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后,4 cm组中医证候评分中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低于其他3组(P<0.05,P<0.01),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其他3组(P<0.05,P<0.0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正中神经、桡神经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4 cm组桡神经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高于其他3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4 cm组IL-6含量低于其他3组、TNF-α含量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4 cm组总有效率为78.3%(112/143),高于3 cm组(67.6%,96/142)、2 cm组(65.3%,94/144)和常规针刺组(53.5%,77/144,P<0.05)。结论:4 cm长度艾段温针灸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症状,提升上肢神经功能,减轻神经压迫造成的炎性反应,临床疗效优于3 cm、2 cm长度艾段温针灸和常规针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