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公共管理评论 》 >央地联结的中国机制——评《地方在中央:晚期帝都内的同乡会馆、空间和权力》

央地联结的中国机制——评《地方在中央:晚期帝都内的同乡会馆、空间和权力》

             

摘要

cqvip:对中国社会转型机制和发展逻辑的探索是社会科学研究最为核心的任务之一。围绕此,我国本土学界与海外汉学界都展开了多元视角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我国社会悠久的历史进程予以解读,从而提炼、建构出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白思奇(Belsky)就以明清时期北京的士人会馆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会馆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不同阶段中扮演的角色,进而探讨了以其为基础孕育的同乡关系在社会整合上发挥的作用。同乡关系不属于"私"的、特殊的、地方的,而是成为"公""私"之间、特殊与普遍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甚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沟通、过渡桥梁。这一结论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探讨极具启发意义,是探明我国社会基础独特性的有益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