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石油勘探》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成藏组合模式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成藏组合模式

         

摘要

cqvip:为解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不落实、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不明显的问题,在综合利用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下侏罗统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储集物性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及成藏特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物性较差,但是大量的岩石薄片表明,该区次生溶孔较发育,大大增强了储层的连通性,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次生溶孔较发育与有机酸酸溶关系密切,而有机酸产生与大断裂相关,在此基础上,明确有利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决定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提出“近源—强联—直接输导型”和“远源—弱联—接力输导型”两类酸溶模式;利用“孔隙度—砂体有效厚度—埋藏深度—断层性质”四要素叠合评价,将有利储层发育区划分为Ⅰ1、Ⅰ 2、Ⅱ、Ⅲ、Ⅳ五类,在Ⅰ1类及Ⅰ2类有利勘探区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钻井成功率达70%以上;依据烃源岩和储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将中下侏罗统划分为“源上”成藏组合和“源下—源侧”成藏组合,并探讨了两类成藏组合的特征及控制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