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摘要

<正>符号化语言滥觞于当代画坛,当代艺术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呈现在当代人眼前。对于“中国当代绘画的现代性”和“中国意味”的探讨更是不绝于耳,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家们是否应更多尊重本土文化语境的现实?如同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诺雅克所言:“目前中国已经有完备的艺术学院体制和批评家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缺乏辩论和活力,而当代艺术完全是靠画廊、拍卖行等商业机构来生存。”中国当代艺术史时下还面临被外国收藏家和西方趣味代为书写的尴尬境地,其中也有中国媒体助长的嫌疑。《东方艺术·大家》希望在这如烟幕般混沌不清的当代艺术表象之下,梳理出些许头绪,为当代艺术各归其位略尽绵薄!

著录项

  • 来源
    《东方艺术》 |2006年第19期|4-4|共1页
  • 作者

  • 作者单位

    《东方艺术·大家》编辑部;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J205.2;
  • 关键词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