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国医药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脑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脑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2—6月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性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使用晕痛定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83/8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头重等症状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100.0%(38/38)比81.8%(18/22),100.0%(30/30)比83.3%(15/18),100.0%(6/6)比75.0%(3/4),85.7%(6/7)比75.0%(3/4),75.0%(3/4)比5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多普勒超声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13±3)mm/s比(23±4)mm/s,(8.2±2.2)mm/s比(3.8±3.2)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4)、(13.2±3.5)mm/s](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切、高切、中切全血比黏度与治疗前比较I(4.6±0.3)mPa/s比(3.0±0.2)mPa/s,(12.0±1.1)mPa/s比(13.6±1.1)mPa/s,(14.2±1.6)mPa/s比(17.1±1.9)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切、高切、中切全血比黏度指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0.3)、(12.6±1.1)、(15.0±1.7)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性眩晕有显著疗效,症状改善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