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续)

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续)

         

摘要

<正> 三、脑血管痉挛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根据血液动力学特性脑动脉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位于脑表面的较粗大导动脉,主要指Willis环及其一、二级动脉分支,能为血管造影所见;另一种是位于远端的小穿通动脉,其作用是,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血压和血容量在一定范围变动时,通过这些小穿通动脉的舒缩使脑血流维持在一定水平。SAH发生后,导动脉发生痉挛,使血流阻力增加,当痉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脑血流降低。这一异常变化影响了小穿通动脉的自动调节作用,使脑血流易受全身血压和血容量的影响。CVS后血液动力学机制十分复杂。SAH后脑血流改变受多种机制影响,诸如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平均动脉压降低、小阻力血管功能障碍、脑代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