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图书评论》 >文化镜城与隐形书写——戴锦华访谈录

文化镜城与隐形书写——戴锦华访谈录

         

摘要

cqvip:一、与世界接轨:80年代的中国电影批评理论 邹赞: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译介国外电影理论,如《(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等,同时尝试以当代中国电影的实践去挑战西方理论,这些西方理论资源涉及符号学、叙事学、精神分析等,这期间您经历了一次“语言学转型”。您多次提到过当时开办的电影理论讲习班,一批大师级西方电影理论家到中国传经布道,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经历?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2014年第4期|52-62|共11页
  • 作者

    戴锦华; 邹赞;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新疆大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