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美术教育》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摘要

<正> 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人们借助解剖学,物理学的色谱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随后,人们又发现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人类原本的情感和意识,于是绘画中出现了现代派。现代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的写实性描绘,扬弃纯写实性,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的内心的情感、情绪通过外在的形象、符号,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进行描画和表现。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手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醒,令人喜爱。但他们的这种表现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生自灭,原因是受到了客观世界的异化,潜意识的萌动渐渐地消失了。另一种则受到外界对绘画作品像不像标准的指责,自我受到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1998年第6期|10-13|共4页
  • 作者

    李志勤;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美术;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