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首都公共卫生》 >2015年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2015年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为了准确摸清北京市病媒生物危害的本底情况,全面掌握蚊、蝇、鼠、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为预测、预报和控制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粉迹法、盗食法和堵洞查盗法.结果 北京市2015年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占蚊总数的93.72%),白纹伊蚊居第2位(占蚊总数的5.84%),三带喙库蚊第3位(占蚊总数的0.38%).平均蚊密度为1.11只/灯·小时,比2014年下降了11.9%,其中7月上旬达到最高峰.在不同环境中,旅游景点蚊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公园绿地和居民区.主要蝇种为麻蝇(占蝇总数的43.62%),腐蝇居第2位(占蝇总数的16.08%),绿蝇居第3位(占蝇总数的14.23%).平均蝇密度为6.62只/笼·天,比2014年降低了15.02%,其中7月下旬蝇密度最高.在不同环境中,公园绿地蝇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农贸市场和居民区.主要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平均蟑螂密度值为0.06只/张·夜,比2014年降低10.44%.其中7月蟑螂密度最高.在不同环境中,中小餐饮蟑螂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居民家庭和农贸市场.其中居民家庭蟑螂侵害率9.69%,较2014年降低29.9%;密度为0.11只/张·夜,较2014年降低38.0%.主要鼠种为褐家鼠(69.44%)和小家鼠(30.56%).鼠密度为0.22%,与2014年持平.其中6月鼠密度最高.在不同环境与行业中,公共绿地鼠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中小餐饮和地下管线.结论 北京市2015年主要病媒生物危害均处于较低水平,今后应持续提升监测系统敏感性,不断改进监测方法,重点关注传播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主要媒介,提高监测与预警预报的水平,为北京市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 作者单位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动物传染防止措施;
  • 关键词

    蚊; 蝇; 鼠; 蟑螂; 监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