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视听界》 >谈王广祥的采访风格——在青年广播记者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谈王广祥的采访风格——在青年广播记者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摘要

王广祥,男,1952年12月5日生于南通市。1968年初中毕业后插队海安县务农。其后当过矿工、宣传干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摄影专业毕业。1987年调入南通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新闻部副主任,现为南通江海经济广播电台采访部主任。江苏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该同志对党的新闻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多年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自学新闻写作和摄影,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先后在国内外120多家新闻单位发表通讯、消息、言论、照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2600多篇(幅),54篇(幅)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部分佳作在《中国优秀广播作品选》、《广播获奖作品选析》、《新闻写作指南》等9种专业书中汇编出版,并有10多万字的理论探讨文章和采写体会在《中国记者》、《新闻记者》、《视听界》、《新闻通讯》等10家专业杂志发表。 1989年春节,王文祥同志在南通港码头送客时,发现江面云集万条非法捕鳗船,狂捞滥捕鳗鱼苗,阻塞了航道。他放弃休假,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一连采访了22个昼夜,在部门同仁配合下,向本台及《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发稿30多篇,引起轰动效应。国家农业部、交通部、省水产局等单位领导相继赶到南通,协助市政府及时采取了果断措施,扼制了空前疯狂的不法行为,事后,农业部和省水产局发来专函,感谢记者?先向全国作了报道,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1989年度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这组题为《长江下游突发捕鳗狂潮,省市政府紧急予以查处》的连续报道,荣获特等奖,为江苏广播战线夺得了建国以来第一块金牌。为此,省委领导孙家正、宣传部长王霞林接见了王广祥同志,给予嘉勉。王广祥同志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来自于日常的勤奋。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曾面对持刀歹徒的威胁,配合见义勇为的群众擒获窃贼;他曾冲入火海现场,报道过灭火战斗,他也曾深入到农村、滩涂等基层单位,写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独家新闻作品。1991年5月,他为了采写海安33名教师赴小凉山支教的事迹,孤身一人远行万里,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水土不服、交通险阻、森林迷路等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作为进入该地区的内地第一位记者,王广祥同志受到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同志的亲切接见。此得,他采写的录音系列报道《凉山飞来金凤凰》在1991年度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夺得了一等奖。王广祥同志不仅文字功底较为扎实,发表获奖作品数量多,影响大,摄影技术也较娴熟,拍摄的照片曾多次获奖,并入选全国新闻摄影展览,他的名字和成就,已载入我国第一部《中国摄影家大辞典》,1985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声屏世界》杂志、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南通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曾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