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浅论西汉时期的隶书

浅论西汉时期的隶书

         

摘要

隶书,亦称汉隶,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发展到顶峰,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通过对西汉书法史的学习,发现西汉早期隶书碑刻无波磔笔意,到西汉晚期隶书碑刻中才稍有隶书笔意。而早于这个时期碑刻的帛书简书墨迹中波磔笔意非常明显,甚至刻意强调波磔笔画。提到隶书,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东汉成熟隶书的经典碑刻,如大家所熟悉的《张迁碑》、《乙瑛碑》。而提到西汉隶书的整体特征,大家的印象或多或少有些陌生了。这个时期的书写载体有刻石、竹简、帛书,本文以这些书写载体为线索,从帛书《老子乙本》(公元前194年—180年)、简书《元康四年简》(公元前62年)和《鲁孝王五凤二年刻石》(公元前56年)、《莱子侯刻石》(公元16年)等墨迹石刻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考察研究,进一步了解西汉碑刻与简牍墨迹的发展状况,展示给读者西汉时期隶书的整体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