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建筑设计管理》 >从“文以载道”的视角看近代折衷主义建筑

从“文以载道”的视角看近代折衷主义建筑

             

摘要

1954年,梁思成针对新中国建筑设计民族化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他将建筑构件类比为“建筑词汇”,建筑形式类比为“文章文法”,并极力提倡采用传统“建筑词汇”和传统“文章文法”翻译西方建筑,替换性质功用相同的西方建筑构件和建筑形式,建造适合新中国的建筑。这与清末民初文学家林琴南运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的翻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剖析二者的思想渊源,而后引述古文和传统建筑的存废之争,再从“文以载道”的视角重新回望二、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折衷主义建筑,为传统建筑精神传承和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价值性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