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考古与文物 >东周铜箪铜筥考——兼论“樽”与“觯”

东周铜箪铜筥考——兼论“樽”与“觯”

     

摘要

“铜(锹)”旧称为“卮”,在墓葬中多与盘、匜、盥壶相配为盥器,也可用作食器或“分半”量器,其自名之“(米)”隶定为“枝”,当读作“箪”.在《仪礼》中,“箪”用于盛放巾栉等盥洗用具而与盘、匜相配;在战国秦汉文献中,箪也可用作食器或容积半斗、半斛的量器.战国墓葬中的铜质筒形“镂孔杯”,遣策称之为“(酒)白之(虎)”或“熏纂”,即《方言》《说文》之“墙居”或“觵白之筥”,用于薰衣或盛放罚爵.遣策称为“羽(虎)”的筒形容器应该是《仪礼》盛食器“杼(盂)”与“筥(篹)”的连称,而不是过去定名的“樽”或“洗”.两周时期“筒形杯”的造型与“(酒)白之(虎)”极为相似.这类“筒形杯”自名曰“(角辰)”,出土时常与“斗形爵”配对,两者分别对应《仪礼》饮酒器的基本组合“觯”与“爵”.《三礼图》“筥”与“觯”的形状也完全相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