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医药》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及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147例,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将病人分为non-HT组(n=105)和HT组(n=42)。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NLR、收缩压、心房颤动和脑梗死体积≥10 cm^(3)单独及联合预测HT发生的临床价值。根据NLR预测HT发生的临界值将病人分为NLR高水平组和NLR低水平组,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率。结果HT组病人年龄、收缩压、中性粒细胞(0.8±0.2)×10^(9)/L、NLR 7.4±0.3、谷草转氨酶(AST)(29.4±6.3)U/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2±1.7)分高于non-HT组(0.6±0.4)×10^(9)/L、2.1±0.3、(21.6±5.4)U/L和(2.3±0.6)分,淋巴细胞计数(0.1±0.0)×10^(9)/L低于non-HT组(0.3±0.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 cm^(3)单独预测(Z=3.25、6.33、6.03和5.15,均P<0.05)。NLR高水平组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率46.5%高于NLR低水平组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P<0.001)。结论NLR水平增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H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影响神经功能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