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摘要

痛经是年轻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行经前或行经期出现下腹坠、胀痛、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重症者伴有四肢发冷、寒战、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直接影响工作、生活与学习。痛经按照生殖器官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两类:即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和继发性痛经(econdary dys-menorrhea)。原发性痛经也称之为功能性痛经,多数患者自月经初潮后即有症状,主要表现为行经第一日疼痛厉害,持续2-3d后好转,经后症状消失。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和未生育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1980年安徽省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工作组,曾调查报道痛经的发病率为26.41%,原发性痛经占64.31%,陈华等报道某高校女大学生痛经检出率58.1%。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就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