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古今农业》 >战时“农都”促进外来旱地粮食作物本土化效益分析

战时“农都”促进外来旱地粮食作物本土化效益分析

         

摘要

抗战时期,高产的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实现本土化,对支撑大后方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柳州沙塘作为战时“农都”,在此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科研效益,不仅表现在成功地对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外来粮食作物进行了改良与优化,还表现在提供了先进的种植程序与方法,增强了生产实践的科学性及实效性.其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促使这些旱地粮食作物在大后方地区迅速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了产量,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与方法.战时生产体制和科研试验系统的构建,是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引进及传播效益增大的两大关键性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