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解剖与临床》 >两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两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两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1月—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5~93岁,平均84.57岁。34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地塞米松组入院后2 h内和术后第1天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对照组入院2 h内和术后第1天分别对应给予静脉生理盐水2 mL推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8 h及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患侧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4、72 h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使用镇吐药物甲氧氯普胺的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采用围手术期疲乏量表(ICFS)评估疲劳程度,术后第3天采用测角仪测量髋关节活动范围(ROM)以评估髋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患者疲劳程度、髋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24 h以及运动状态下术后24、48 h VAS评分[(2.85±0.90)、(4.12±0.76)、(3.12±0.93)分]低于对照组[(3.91±0.85)、(5.85±0.98)、(4.76±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8、-5.765、-4.603,P值均&0.01)。地塞米松组术后24、72 h CRP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地塞米松组PONV发生率为4/17,甲氧氯普胺用量(5.88±7.12)mg,均低于对照组的11/17、(10.59±5.56)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3天,地塞米松组ICFS评分(59.41±4.12)分,低于对照组的(67.76±5.36)分,髋关节ROM 101.29°±4.78°,高于对照组95.65°±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5、3.294,P值均&0.01)。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的随访中,仅地塞米松组发生浅表伤口感染1例,两组均未发现伤口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胃肠道出血。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两次10 mg地塞米松,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疼痛感,可降低术后CRP、IL-6水平,减少术后PONV发生率,降低术后疲劳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且不增加早期手术切口感染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