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马铃薯豆类间作复合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

马铃薯豆类间作复合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研究

     

摘要

为减缓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本试验于2020年3―10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单作蚕豆(IB)、单作大豆(IS)、单作马铃薯(IP)、马铃薯间作大豆(PS)、马铃薯间作蚕豆(PB)5种不同种植模式,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氮素含量、土壤氮素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宁南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间作整体上提高了马铃薯根、茎、块茎的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降低了叶部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PS有效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降低了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除苗期和成熟期外均以PS最高,现蕾期至块茎膨大期在0~20、20~40、40~60 cm土层分别较IP和PB高出14.14%~26.19%、2.25%~24.59%、1.54%~29.18%和1.02%~3.45%、2.08%~2.85%、2.73%~3.23%;全氮除苗期外均为PS最高,现蕾期至成熟期在0~20、20~40、40~60 cm分别较IP和PB高出8.00%~21.93%、15.46%~59.2%、19.44%~54.41%和6.05%~14.48%、4.41%~36.23%、12.24%~28.08%;硝态氮从苗期至成熟期均为PS最低,在0~20、20~40、40~60 cm分别较IP和PB降低30.37%~63.11%、15.92%~67.81%、31.93%~79.56%和8.06%~63.11%、3.35%~67.81%、13.08%~35.18%;铵态氮从苗期至成熟期均为PS最低,在0~20、20~40、40~60 cm分别较IP和PB降低14.21%~39.76%、31.69%~57.46%、44.09%~52.98%和4.91%~37.25%、4.91%~37.59%、1.39%~37.51%。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为PS处理综合评价最优,且其土地当量比最大,种间竞争最小,在生产中宜推广的种植模式为马铃薯间作大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