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区域环境污染负荷分析的干预--效应法

区域环境污染负荷分析的干预--效应法

         

摘要

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的干预--效应法,以及该法包括的环境效应类型的确定、环境干预因子的识别与归类、按当量因子法汇总、数据标准化和赋权评估5个技术步骤,并以广州市2003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广州市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合成效应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2003年排放的酸化污染负荷量约为379.5×103 t SO2当量,主要污染物是SO2的排放(占57.4%);富营养化污染负荷量为657.7×103 t NO3-当量,其中最大排放源来自人类生活(占38.4%);光化学臭氧合成污染负荷量为46.4×103 t C2H4当量,主要来自于公路交通运输(占69.8%).赋权评估表明广州市区域性的环境效应主要为光化学臭氧合成,其环境负荷为32.358×103人当量,其次为富营养化和酸化效应,环境负荷分别为8.138×103人当量和7.915×103人当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