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针刺研究》 >针刺调控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抑制干扰素-γ的抗炎镇痛机制

针刺调控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抑制干扰素-γ的抗炎镇痛机制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TNC)中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11只。采用硝酸甘油颈背皮下注射法(10 mg/kg)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双侧“率谷”“阳陵泉”,假针刺组针刺双侧非穴点Ⅰ、非穴点Ⅱ,20 min/次,1次/d,连续9 d。检测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值(PWMT)、甩尾潜伏期(TFL)观察疼痛反应;ELISA法检测大鼠TNC中IFN-γ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TNC中Cx43和IFN-γ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TNC中GFAP、Cx43的共表达情况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IFN-γ受体R(IFN-γR)的共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第3、5、7、9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WMT、TFL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和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PWMT、TFL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C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GFAP与Cx43共表达明显增强(P<0.01),IFN-γ含量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NeuN与IFN-γR共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和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TNC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GFAP与Cx43共表达明显减少(P<0.01),除与假针刺组IFN-γ含量比较外,IFN-γ含量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NeuN与IFN-γR共表达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偏头痛疼痛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C中星形胶质细胞Cx43活化,减少促炎因子IFN-γ,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