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针刺研究》 >“夹脊”电针早期干预调控腰髓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疾病进展

“夹脊”电针早期干预调控腰髓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疾病进展

         

摘要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早期干预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PCR鉴定后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G93A基因突变的ALS-SOD1G93A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0 d电针组和90 d电针组,每组18只;18只ALS-SOD1G93A阴性小鼠作为对照组。60 d电针组和90 d电针组分别在小鼠60日龄和90日龄时予双侧腰(L)1—L2、L5—L6“夹脊”穴电针刺激,20 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4周。悬尾实验判断小鼠发病期及生存期;转棒疲劳实验评估小鼠后肢运动功能;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腰髓前角尼氏小体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腰髓前角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腰髓组织中TLR4、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发病时间为(90.17±0.90)d,与对照组比较,生存期缩短(P<0.01),转棒时间自发病后明显降低(P<0.05),腰髓前角尼氏小体数量减少(P<0.01),腰髓Iba-1、TLR4、NF-κB、TNF-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60 d电针组发病时间推迟(P<0.01),转棒时间延长(P<0.05);60 d和90 d电针组生存期均延长(P<0.01),腰髓前角尼氏小体数量均增加(P<0.01,P<0.05),腰髓Iba-1、TLR4、NF-κB、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且60 d电针组效果优于90 d电针组(P<0.01,P<0.05)。结论:“夹脊”电针早期干预延缓ALS-SOD1G93A小鼠疾病进展效果优于发病后干预,且早期干预可推迟ALS-SOD1G93A小鼠发病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