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东天山红山Cu-Au矿床氧化带首次发现的副针绿矾巨晶及其多型针绿矾

东天山红山Cu-Au矿床氧化带首次发现的副针绿矾巨晶及其多型针绿矾

         

摘要

一种艳丽的蓝紫色矿物巨晶在我国新疆哈密地区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中、上部大量出现,经详实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测试,如X-射线单晶及粉晶衍射测定、湿法化学分析、热分析、穆斯堡尔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等,确认其为一罕见硫酸盐矿物-副针绿矾(Paracoquimbite,Fe2(So4)3·9H2O),是继智利丘基卡马塔巨型宽岩铜矿区1935年报道后,在世界上的又一次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该矿物晶体如此之硕大(单晶粒度可达8cm~12cm),远大于智利首次发现的晶体(1.95cm),在国内外和自然界亦堪称首例,与副针绿矾密切共生者为针绿矾,二者呈多型关系.本文副针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t%):SO3 42.55,Fe2O3 28.19,H8O 28.72,CaO 0.02,MgO 0.01,AL2O3 0.03,Na2O 0.02,总计99.54,其XRD特征谱线为:4.61(100),8.89(83),3.38(67);针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t%):SO,3 42.31,Fe2O3 28.61,H2O 28.98,MgO 0.01,Al2O30.01,总计99.92,其XRD特征谱线为:8.27(100),5.46(76),2.77(76).红外光谱分析判定了不同基团及同一种基团在不同结构环境下振动模式或频率的差别.穆斯堡尔谱分析确定了副针绿矾和针绿矾中铁的氧化态、配位数以及结构中存在共价键(霄键).其穆斯堡尔谱共有特征是四极矩分裂值较小,均由单一吸收峰组成.各种实验分析数据完全吻合,保证了副针绿矾和针绿矾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同一标本上连续切片,通过连续系统的电子探针分析,对针绿矾与副针绿矾互为多型的成因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红山矿区氧化带中除与该矿物副针绿矾共生者外,尚有其它多种硫酸盐矿物亦为我国首次发现.目前上述诸多矿物已作为湿法冶铜及制酸工业的新型资源,副针绿矾巨大晶体的发现兼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08年第5期|1112-1122|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河北理工大学地质学系,唐山,063009;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578.74;
  • 关键词

    氧化带; 副针绿矾巨晶; 针绿矾; 多型; 红山铜.金矿床; 东天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