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学报》 >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变态发育和生长特征分析

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变态发育和生长特征分析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杂交F1代的变态发育及生长特征,本研究对杂交组和纯种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时间、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和仔稚幼鱼生长性状(全长、体长、体高、肛前距),以及杂交组卵黄囊和油球吸收过程,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和收缩,口径和眼裂的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28℃条件下,杂交组和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分别经21h24min和21h32min完成胚胎发育;杂交F1代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分别是89.09%±0.08%、35.16%±5.05%和62.59%±10.70%,与纯种鞍带石斑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腹鳍棘、鳞片、体色等形态变化,将其胚后变态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孵化后0~6d)、后期仔鱼(孵化后7~34d)、稚鱼期(孵化后35~46d)和幼鱼期(孵化后47~86d),前期仔鱼生长较缓慢,后期仔鱼到幼鱼期生长逐渐加快,86d时杂交组和对照组体长分别达(60.80±0.50)mm和(51.80±0.47)mm,杂交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胚胎发育时期卵黄囊消耗量为29.45%,油球消耗量为20.75%,卵黄囊在孵化后1d消耗最快,达58.70%。油球在孵化后3d消耗最快,达32.08%,孵化后第5d仔鱼卵黄囊和油球基本吸收完毕。第二背鳍棘、腹鳍棘在孵化后29d达到最长,分别是(8.15±0.02)mm和(5.80±0.10)mm,至47d完全退化,变态发育完成。第一天仔鱼眼径为(0.16±0.01)mm,至86d眼径增大22倍,第四天口裂长为(0.09±0.02)mm,至86d增大99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正常,而且杂交F1代与母本相比具有较显著的生长优势,本研究为两种石斑鱼杂交苗种培育、发育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