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学报》 >渭河盆地岩石圈热结构模拟及其对地热系统热源机理的启示

渭河盆地岩石圈热结构模拟及其对地热系统热源机理的启示

             

摘要

深部温度场与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认识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分析渭河盆地及其邻区现今大地热流特征基础上,基于旬邑—西峡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地壳分层结构,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渭北隆起、渭河盆地以及北秦岭构造带的深部温度场和岩石圈热结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渭河盆地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结果表明,旬邑—西峡剖面上大地热流介于57.6~75.7 mW/m^(2)之间,平均为(70.4±4.7)mW/m^(2);地幔热流在29.5~38.6 mW/m^(2)之间,平均值为34.1 mW/m^(2);莫霍面温度变化范围约在600~74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约为95~110 km。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大地热流、莫霍面温度和地幔热流值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相应地“热”岩石圈厚度则表现出厚→薄→厚的变化趋势。渭河盆地地壳厚度减薄明显,莫霍面温度显著高于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暗示着渭河盆地地壳活动性显著。然而,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热”岩石圈厚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渭河盆地内的壳幔热流比接近1.0,表明深部活动并不强烈,这符合被动裂谷的深部温度场和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场效应下,渭河地区地壳伸展减薄,在重力均衡作用下上地幔隆升,高温的幔源物质沿深大断裂上涌加热上地壳,与地壳放射性产热一起为地热系统提供热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