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学报》 >冈底斯东段南部第三纪夕卡岩型Cu-Au±Mo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冈底斯东段南部第三纪夕卡岩型Cu-Au±Mo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摘要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 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卡岩、热液脉状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Au和Cu.外接触带的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夕卡岩不发育.夕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夕卡岩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早期夕卡岩主要为钙铁、钙铝石榴石夕卡岩,含少量透辉石、磁铁矿等,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交代石榴石夕卡岩,并伴随含铜硫化物的沉淀,为本区夕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含铜硫化物以富含斑铜矿为特征,Au、Ag主要赋存于斑铜矿、硫铋铜矿及黄铜矿等矿物中.山南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均为浅部夕卡岩,在某些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的存在,可能暗示该区的夕卡岩型矿化与北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成矿系统.因此本区具有在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可能性,而且找矿潜力较大.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学报》 |2006年第9期|1407-1421插5-插6|共1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冶金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莆田,35111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冶金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莆田,351111;

    冶金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莆田,351111;

    冶金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莆田,351111;

    冶金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莆田,35111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质学;
  •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浅部夕卡岩; 矿物组合; 深部斑岩铜矿找矿; 冈底斯山南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