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理学报》 >广东大峡谷河床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

广东大峡谷河床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

         

摘要

对广东中新世夷平面上大布河强烈下切的广东大峡谷源头河段的227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并做统计分析,结合野外观测结果从统计学的角度定量地描述壶穴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壶穴的形成与发育只与河床局部的地质、地貌、流水特征有关,其形成始于河床床面薄弱处和三角(撞击)坑;壶穴形态受构造节理控制;壶穴发育过程中,深度与口径间有很强的(对数)正相关关系;壶穴发育过程中,其形态和流水作用的形式不是固定的;在下切强烈的河段,作为河床下切的侵蚀形式之一,壶穴形成既不需要很长时间,也不能充分发育,而且难以长期保留.以统计方法定量地研究河流壶穴有助于解决广东第四纪环境的有关争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