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自然地理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675篇,会议文献有538篇,学位文献有721篇等,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作者有熊康宁、董治宝、陈伟海,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雅鲁藏布江流域区域构造活动强烈,河谷地貌和水系形态差异明显,本文基于ASTER GDEM-30 m数据,探讨该流域构造地貌和水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
2.[期刊]
摘要: 数字高程模型(DEM)蕴含丰富的地形地貌信息,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为岩溶地貌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文章针对前人应用DEM研究中国岩溶地貌所涉...
3.[期刊]
摘要: 基于暴雨公式的思想,定义了指数型时段平均洪水流量公式,经公式推导提出洪水递减指数的概念,研究总结了洪水递减指数的分析计算方法,可将其移用至无实测流量资料小流域...
4.[期刊]
摘要: 滇东南岩溶地貌发育,岩溶洞穴是该区典型空洞体系。文章以滇东南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典型岩溶洞穴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学理论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区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化机...
5.[期刊]
摘要: 西南干旱河谷地区植被退化严重,而地形是影响植被空间分布、调节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分析喜德县植被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耦合及异质性对于区域生态修复、植被保护具有重...
6.[期刊]
Shapotou:A Desert Oasi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摘要: Here where the Yellow River runs through the undulating dunes of the desert,the...
7.[期刊]
摘要: 近年来,地面激光扫描在喀斯特洞穴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日益广泛,其高精度测量与多样化的成果表达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段优势明显。它不仅可以全方位记录洞穴要素并进行虚拟化展...
8.[期刊]
摘要: 土壤温度与地气间能量交换、水分循环密切相关,影响着植被生长乃至区域生态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实测的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
9.[期刊]
摘要: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西昆仑山与西南天山对冲作用形成的盆山耦合带,其构造地貌具有显著的山地-平原分布格局特征。文章以“3S”技术为基础进行构造地貌填图,划分新疆...
10.[期刊]
摘要: 从内容、空间、版面和解说设施设计4方面对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室内和室外科普宣教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室内科普馆的内容设计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而室外体验基...
11.[期刊]
摘要: 选择吕梁山麓自Ar-Pt、C-O、C-P、T、Q五个岩组段10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提取各小流域面积-纵比降关系以及河流宽度、分支比、弯...
12.[期刊]
深岩溶区浅部结构CSAMT探测解译方法探索——以桂林兴安县谢必湾村—上界富坪村段为例
摘要: 利用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桂林市兴安西部地区的岩溶地质结构进行了探测研究。为了获得更多的岩溶地质信息,通过设定不同深度的反演参数,对比分析了网格...
13.[期刊]
摘要: 复杂的岩溶作用经常制约着人类工程建设。为了避让岩溶不良地质体,如何对岩溶发育特征更准确地探测和评价,是岩溶工程地质勘察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利用钻孔超声波成像技...
14.[期刊]
摘要: 分析面积-高程积分值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理解流域地貌构造形态和发育特征。以ALOS-PAL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AR生成的12.5 m分辨率DEM数据,对渭河...
15.[期刊]
摘要: 在丹霞地貌区的陡坡上,常发育迷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洞穴群,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很多历史文化得以依存的载体。洞穴风化地貌在全球不同类型岩石中广泛发育,其形成...
16.[期刊]
基于乡村聚落质量评价的喀斯特地区人地关系研究——以长顺县广顺镇为例
摘要: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人地关系矛盾较突出的区域之一,山地-坝地地貌组合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随着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出台和生态红线的划定,广顺镇加快了村庄...
17.[期刊]
摘要: 【目的】氮沉降已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植硅体形态学特征变化能够反映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北方泥炭地作为氮沉降敏感生态系统且存在着大量的富硅植物,研...
18.[期刊]
摘要: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是表征草地生态系统数量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深入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和生产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锡林郭勒...
19.[期刊]
摘要: 风化洞穴在全球不同气候区广泛发育,其形成过程和主控因素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形成机制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尤其对丹霞地貌区风化洞穴的研究还较少。丹霞山是世界...
20.[期刊]
摘要: 石漠化是贵州喀斯特地貌的脆弱点,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石漠化的现状及成因。通过以贵州省播州区石板镇喀斯特石漠化土地为调查对象,对数据因子进行分析,建立等级评价体系...
1.[会议]
摘要: 河北省临城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下古生界寒武系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大型喀斯特溶洞.洞穴系统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延伸的“P”形,洞域面积约32,550...
2.[会议]
摘要: 河北省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平面形态主要受NNW向、NE向和近EW向断裂控制,垂向上可分为3层,各层洞穴以沿陡倾断裂侵蚀、溶蚀...
3.[会议]
摘要: 河北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通过对洞穴结构、形态以及沉积物特征的观测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古气候演变研究,认为:(...
4.[会议]
摘要: 发育于中寒武统厚层状鲕状灰岩和薄层泥质灰岩中的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是一个上下三层,总长500m、面积4200m2的小型旅游洞穴.洞内碳酸钙景观极其丰富,尤其是石...
5.[会议]
摘要: 圈子崖天坑、后湾天坑均处于较高的山脊之上,按照常规天坑形成理论,首先要形成大型地下河再崩塌形成天坑,但高山之顶汇水面积较小不具备形成大型地下河的条件,如此巨大...
6.[会议]
岩溶洞穴空气离子时空变化特征与通风效应关系分析—以天缘洞为例
摘要: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其浓度被列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空气污染物降解与人类健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使用DLY-3G232型空气离子测量...
7.[会议]
喀斯特洞穴空气负离子变化规律与富集机制研究—以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四处洞穴为例
摘要: 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s,NAI)一般指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一般认为这些气体分子是大气中的中性分子或原子,在自然界电离源的...
8.[会议]
摘要: 通过综合分析岩溶洞穴环境因子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洞穴CO2浓度等对岩溶景观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溶洞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景观保护和修复措施等,并根据目前中国岩溶洞...
9.[会议]
摘要: 清水洞,是在极其有限的一块石灰岩山体范围内(长约25公里,宽约5公里),发育出了洞穴密度和洞穴空间惊人的巨型洞穴;双河洞,是在比石灰岩更难溶、很少发育大型洞穴...
10.[会议]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福田村石泉洞探险发现,该洞穴发育在枫林背斜溶蚀槽谷中下部.洞穴发育区域地质结构较为复杂.针对这一特点详细的对地表和地下洞穴进行调...
11.[会议]
摘要: 通过地质遗迹调查和洞穴测量与填图,发现金瓜洞是个洞穴大厅,洞内次生化学沉积以连片分布的特殊水下沉积和高耸、宽大的流石类为主要特色,特殊的水下沉积有4种—乳房状...
12.[会议]
摘要: 2007年8月,笔者参与"河北省岩溶地质遗迹调查和保护"项目,对白云洞进行了重新测量,同时对白云洞所在的崆山山脊地形进行了测量,在山顶发现了更多的钟乳石遗迹....
13.[会议]
摘要: 临城白云洞是河北洞穴旅游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洞穴,是北方旅游洞穴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为临城县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且还带动了临城县及其周边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14.[会议]
摘要: 河北省碳酸盐岩主要出露于太行山东侧和燕山南侧,地层构成主要是中寒武统至中奥陶统。本项工作对白云洞、陶家台溶洞、金牛洞、水峪洞、聚龙洞、鱼骨洞、鱼骨北洞等七个代...
15.[会议]
摘要: 本文从地貌学双语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地貌学双语课程教材建设、内容安排、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对提高地貌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探讨,浅显地提出一...
16.[会议]
摘要: 陕南汉中地区宁强禅家岩、南郑小南海、西乡骆家坝和镇巴三元镇一带四地发现天坑、洞穴、峰从、洼地、峡谷、瀑布等岩溶地貌190余处,四处岩溶地貌集中分布,总体具一定...
17.[会议]
摘要: 纳米比亚红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沿海岸延伸大约1000km,是典型的沿海沙漠(Laity,2009),其颜色极具标志性,由西到东其颜色呈现显著的变化特征,西部...
18.[会议]
摘要: "云台地貌"是指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育的,垂向上由河流阶地、唐县面和太行面等层状地貌面所构成的典型的层状地形及由其构成的河谷横向上的"谷中谷"地貌景观.中国地...
19.[会议]
摘要: 贵州安龙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的中部.公园以笃山洞穴体系为核心,发育大量溶洞、天坑,辅以成片峰林,巨大崖壁,众多化石,岩溶谷地,地下暗河等,是我国岩溶地貌最集中...
20.[会议]
摘要: 在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多种地质营力控制影响下,湖北地区发育保留类型众多的地貌景观资源.通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按照最新规范分类要求,将湖北省地貌景观初步总结为4...
1.[学位]
摘要: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第六大沙漠,因气候极端干旱,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展了专门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是我国最后一个也是最晚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沙漠。截至...
2.[学位]
摘要: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形态迥异的沟谷地貌景观,其地表区域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等级组织结构的流域单元,该流域单元是表征自然地貌,尤其是侵蚀地貌表面形态、空间组织和...
3.[学位]
摘要: 沙丘是荒漠化地区最为常见的风沙地貌类型,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不断运移,沙丘移动是风蚀荒漠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沙丘形态参数变化是沙丘移动的具体表现。针对目前沙丘形态参...
4.[学位]
渭河三阳川盆地阶地序列的ESR和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年代学研究
摘要: 流域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历来是传统地貌学关注的重点课题。但不同学科采用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载体不同,针对同一水系乃至同一河段的演化历史在观点上大相径庭。鉴于河流阶地...
5.[学位]
渭河三阳川盆地阶地序列的ESR和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年代学研究
摘要: 流域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历来是传统地貌学关注的重点课题。但不同学科采用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载体不同,针对同一水系乃至同一河段的演化历史在观点上大相径庭。鉴于河流阶地...
6.[学位]
渭河三阳川盆地阶地序列的ESR和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年代学研究
摘要: 流域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历来是传统地貌学关注的重点课题。但不同学科采用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载体不同,针对同一水系乃至同一河段的演化历史在观点上大相径庭。鉴于河流阶地...
7.[学位]
渭河三阳川盆地阶地序列的ESR和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年代学研究
摘要: 流域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历来是传统地貌学关注的重点课题。但不同学科采用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载体不同,针对同一水系乃至同一河段的演化历史在观点上大相径庭。鉴于河流阶地...
8.[学位]
摘要: 近年来,造山带的地貌演化研究主要关注冰川、河流侵蚀与构造抬升的耦合作用。然而坡体侵蚀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表过程在地貌的形成演化中同样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特别是在...
9.[学位]
摘要: 随着地貌学和系统论的不断发展,黄土高原流域地貌系统得到了诸多专家的深入研究,同时在结合流域地貌熵与耗散结构等概念后,作为地貌学理论核心的地貌的平衡与演化有了计...
10.[学位]
摘要: 受到了极端气候、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滑坡频发,严重威胁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与人居安全,预防和治理迫在眉睫,而研究黄土滑坡的启动机制、运动...
11.[学位]
摘要: 河流地貌不但能够记录构造活动塑造地形的历史,同时也能反映由气候控制的地貌演化过程。针对河流侵蚀-堆积过程,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从构造活动的差异、气候变化、地层...
12.[学位]
摘要: 为了合理的利用山地资源和能源,对山地地表参数(如地表温度、土壤水分等)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地表温度(LST)是山地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地表参数,因此对山地地表...
13.[学位]
摘要: 第四纪冰河时期黑水县境内随全球气候变暖逐步退缩形成了目前罕见的现代山岳冰川地貌景观,也成为了青藏高原最东缘为数不多的现代冰川。这里不但具有重要的冰川地质学研究...
14.[学位]
摘要: 近年来,一种类似舂米臼形的微地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其成因和演化的研究成为国际地学界的热点之一,目前存在的主要术语有:“tafoni”、“alveol...
15.[学位]
摘要: 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以沟蚀为主的多种内、外动力的作用下,活跃发育的各种类型的沟谷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独特地貌形态。沟...
16.[学位]
摘要: 江淮东部平原是江苏省长江以北,废黄河以南、京杭大运河以西,南黄海以东的里下河平原地区。该地区在三河(长江、黄河、淮河)一海(黄海)综合作用下,全新世中后期逐渐...
17.[学位]
黑龙江省季节冻土厚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摘要: 本研究利用近50a来黑龙江省32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冻土观测数据以及同期气温资料和土地利用数据,使用线性趋势分析、基于ArcGIS的克里金插值法以及Mann-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