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半干旱矿区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

半干旱矿区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

         

摘要

种植苜蓿恢复模式在半干旱矿区植被恢复中占重要地位.为掌握其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选择恢复年限分别为2a、4a、6a和10 a(M2、M4、M6和M10)的苜蓿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层采样与室内测定,依据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及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 表明: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以砂粒为主,粉粒次之,粘粒最少;随着苜蓿恢复过程,粘粒与粉粒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在M4阶段达到最佳,砂粒反之.土壤分形维数变化在2.09-2.57,在苜蓿恢复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在M4阶段达到最大.土壤分形维数与粘粒、粉粒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砂粒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土壤分形维数与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半干旱矿区排土场采用苜蓿恢复模式,可用土壤分形维数表征土壤特性,应重视恢复年限的调控,适时进行适宜的利用与改造,确保矿区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20年第13期|4585-4593|共9页
  •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阜新123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阜新123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阜新123000;

    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研究院 鄂尔多斯017000;

    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研究院 鄂尔多斯017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阜新123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阜新12300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阜新123000;

    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研究院 鄂尔多斯017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半干旱矿区; 排土场; 苜蓿恢复; 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