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

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

         

摘要

种子繁殖是菊科植物延续后代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菊科植物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害入侵植物,有鉴于此,选择典型的6种入侵植物和2种非入侵植物对其种子表面形态特征、种子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种子激素和单宁等代谢产物进行测定,试图对这些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原因进行探讨.所选择的植物包括:取种于温带的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 Nutt)、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和非入侵植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亚热带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 (L.)R.M.King and H.Robinson.)和非入侵植物金光菊(Rudbeckia serotina (syn.R.hirta)).结果表明,在传播方式上,入侵植物比非入侵植物传播方式较为高等且多样化,薇甘菊、飞机草、紫茎泽兰均具有冠毛且种子轻小,适于风力传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钩刺,易被人或动物携带;假苍耳种子较小且容易和北方的谷类等作物种子混杂,增加了人类活动传播的机会;而非入侵种金光菊和波斯菊种子较大,主要靠重力传播.在种子萌发率上,出现了南高北低的现象,这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种子萌发速率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平均为3d,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种子生理生化特性上,种子GA和IAA含量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区别不大,平均值分别在0.9~5μg/g和0.079~0.3μg/g之间;单宁含量出现南高北低现象,但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之间没有规律.所以在简单的风干种子的激素和单宁含量、种子萌发速率上并不能揭示出入侵种的快速占领新生境的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