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氮肥形态对冬小麦根际土壤氮素生理群活性及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氮肥形态对冬小麦根际土壤氮素生理群活性及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摘要

采用大田盆栽方法研究了硝态氮肥、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3种氮肥形态对冬小麦品种豫麦50生育中后期(拔节期、开花期、花后14 d、花后28 d)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根际土壤NH+4离子、NO-3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除脲酶外,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蛋白酶活性变化的均为“倒V”型变化特征,以花后14 d活性最强;而脲酶活性在拔节期最强,并且其活性远大于其它微生物及酶.氮肥形态对根际土壤氮素生理群及无机氮的影响不同.酰胺态氮肥促进了根际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脲酶、蛋白酶的活性,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在硝态氮肥条件下活性较强.除拔节期外,土壤中NH+4离子在铵态氮肥处理下含量较高,NO-3离子在酰氨态氮肥处理下含量较高.因此,酰胺态氮能够促进小麦根际土壤有机氮的分解,硝态氮肥可以促进土壤中氨的转化,以利于小麦根系的吸收与利用.氮肥形态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中氮素生理类群及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2年第16期|5138-5145|共8页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氮肥形态; 小麦根际; 氮素生理群; 土壤无机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