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分析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分析

         

摘要

采取通量源区模型FSAM( Flux Source Area Model)利用2009年北京大兴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涡度相关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生态系统的通量贡献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站通量贡献区随大气稳定条件增强而增大.除326.25°-3.75°方向生长季不稳定条件下外,生长季的通量贡献区范围普遍大于非生长季的贡献区范围;(2)通量贡献区与观测高度、冠层高度、地表粗糙度、风向以及大气稳定度有关,当风速风频较大,大气不稳定时,湍流扩散作用强烈,贡献区范围较小;(3)该观测场在2009年以不稳定大气条件为主,通量信息主要来源于距离观测塔50-400 m范围,且69.3%的信息来源于通量塔偏北风与偏南风方向,其中42.56%的信息来自于偏南风方向;(4)随着大气稳定程度加强,通量来源最少区从塔偏西方转为偏东方,在大气稳定度条件和风向的共同作用下,生长季时主要通量贡献区在塔偏南方向,而非生长季时主要通量贡献区在塔偏北方向.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2年第12期|3966-3974|共9页
  •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北京100085;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北京10008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通量贡献区分析; 通量贡献区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