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摘要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3年第2期|565-575|共11页
  •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23003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合肥23003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230031;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合肥23003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23003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230031;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合肥23003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23003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