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作物学报》 >耕作方式对华北两熟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对华北两熟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

为了解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09-201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了免耕(NTS)、旋耕秸秆还田(RTS)、翻耕秸秆还田(CTS)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4种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TS、CTS和CT处理对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籽粒灌浆和产量无显著影响,而NTS处理推迟了小麦生育进程,造成明显的贪青晚熟.在基本苗差异不大的情况下,NTS处理的单株分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群体数量和有效穗数不足,降低了干物质积累量,最终产量最低,较CT处理有效穗数低14.4%~16.9%,产量低16.4%~18.3%.虽然NTS处理推迟了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分蘖少穗数不足导致减产,但其籽粒灌浆时间较长,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通过增加播种量和选择分蘖能力强的品种,保证免耕小麦群体数量,是华北地区冬小麦免耕技术研究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著录项

  • 来源
    《作物学报》 |2013年第9期|1612-1618|共7页
  • 作者单位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单株分蘖; 灌浆;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