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作物学报 》 >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及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

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及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

             

摘要

为鉴定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以及我国小麦品种和育种中间品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并且解析偃麦草染色体与纹枯病抗性的关系,在徐州和南京两个试点,采用田间病圃法对321份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和56份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在徐州试点没有发现高抗纹枯病的种质,但是有52份材料表现中抗反应型,包括34份普通小麦材料,其中萧农8506-1、小偃81、冀植4001、农大195、徐州8913和京东3066A-3的相对抗病指数高于0.7.在南京试点,全部普通小麦材料都不抗纹枯病,只有5份小麦-偃麦草种质表现中抗反应型.部分小麦-偃麦草种质的病情指数不但显著低于感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和扬麦158,而且还低于抗病对照品种安农8455和宁麦9号,如小麦-中间偃麦草4Ai#2或4Ai#2S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材料TA3513、TA3516、TA3517和TA3519及小麦-长穗偃麦草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代换系SS767,说明中间偃麦草4Ai#2染色体和长穗偃麦草4J染色体可能与纹枯病病情指数降低有关.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4Ai#2染色体属中间偃麦草的Js基因组,而长穗偃麦草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属J基因组.虽然纹枯病与眼斑病的发病部位和症状非常相似,但抗眼斑病基因Pch1 (Madsen)和Pch2 (Cappelle-Desprez)对纹枯病无效.

著录项

  • 来源
    《作物学报 》 |2013年第6期|999-1012|共14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徐州221121;

    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徐州22112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 长穗偃麦草 ; 纹枯病 ; 抗病性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