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再叙述:抗战地形图一隅——大后方电影及其景观转换
【6h】

再叙述:抗战地形图一隅——大后方电影及其景观转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言

一大后方电影发生论:电影、战争、革命、知识分子四重奏

(一)精神背景:在历史的认定中

(二)时代催生的理论

二主轴还是边缘:教育电影与国民党官营电影的历史叙述

(一)大后方电影的历史性出场

(二)国民党官营电影的历史概述

(三)民族主义思想及郑用之的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电影成因分析

(五)教育电影的美学归纳

(六)流动放映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三历史之镜:纪录片创作

(一)武汉时期的纪录片创作

(二)重庆时期的纪录片创作

(三)纪录片兴盛之归因分析

(四)纪录片生产格局与成因比较

(五)纪录片:作为形式的意识形态

四两种纪实:语段与风格

(一)创作与美学归纳

(二)归因分析

(三)“缺失美学”:“共名”时代的派生物

(四)贴附美学:作为功用修辞的纪实语段

(五)风格化的纪实美学

(六)个案:史东山的美学实践

(七)戏剧性与纪实化的内在紧张

(八)个案分析:《东亚之光》

(九)镜头语言与心理写实的深化

(十)两种模式及其互溶共生

(十一)战时话剧的影响

(十二)外来电影的影响

(十三)巴渝文化与纪实之风

(十四)战争与战时电影对战后电影的文化及心理意义

五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注释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立足于对大后方电影全景扫描的基础上,在对大后方电影背靠的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特质的认定中,在立足于历史流程的细部研究、文化研究、文本研究和关联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上,完整呈现大后方电影的生动图像与复杂景观,从而使大后方电影获得一个更为准确、合理和深入的解说。鉴于战时社会文化思潮、政治意识形态的直接介入已经明确而深刻地障显在了大后方电影文本中,故对于大后方电影的描述,本文采用整体史述的方式,尤其聚焦于政治、文化和美学。  本文再次强调历史语境的重要性,强调“历史主义”的视角是重写电影史的重要维度。重申身处战争语境的大后方电影散发着的独特魅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