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在外阴白色病变发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6h】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在外阴白色病变发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组慢性疾病,包括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及其他皮肤病。由于硬化性苔藓及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患者的外阴皮肤粘膜多呈白色,故也称为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色病变病程长,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近年来,外阴白色病变与自身免疫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的新技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效果良好,但其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我们的早期研究已经证实,角朊细胞、郎格罕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皮肤免疫系统(Skin Immune System,SIS)主要成分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过程及聚焦超声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和补体(Complement,C)3同样作为皮肤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在局部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HI)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有关Ig和C3在外阴白色病变发病过程中机理的报道尚不多。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病损皮肤中Ig和C3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聚焦超声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为探讨Ig和C3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聚焦超声治疗中的作用提供新线索。
   方法:收集32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其中2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型的患者,12例外阴硬化性苔藓的患者)病损皮肤组织,12例经聚焦超声治疗后重取的外阴皮肤组织及10例正常人的外阴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三组外阴皮肤标本中的Ig和C3进行检测。观察病损皮肤中IgG、IgM、IgA和C3的表达情况,并将不同病理分型中Ig和C3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对病变组进行聚焦超声治疗,采用CZF-1型聚焦超声治疗仪,频率10.0HZ,功率4.5W,病变区达到明显充血水肿时结束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月、3月、6月进行复诊或随访,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并将治疗后患者病损皮肤与治疗前对比,分析Ig和C3与聚焦超声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结果:病变组患者病损皮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局部IgG、IgM、IgA和C3表达明显增多,正常组均无Ig和C3沉积。12例经聚焦超声治疗后患者病损皮肤与治疗前相比局部IgG、IgM、IgA和C3表达明显减少。鳞状上皮增生型IgG、C3沉积较多,硬化性苔藓型IgA沉积较多。
   结论:Ig和C3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聚焦超声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局部免疫环境从而发挥治疗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