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6h】

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

第二部分:丙泊酚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第三部分: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SE大鼠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

第四部分: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SE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影响

第五部分:丙泊酚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抗氧化机理研究

结 论

综述 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
   目的:建立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匹鲁卡品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在癫痫发作后30 min给药对大鼠SE的影响。
   方法:在大鼠上建立氯化锂(3mmol/kg)-匹鲁卡品(30mg/kg)诱发SE模型,以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上典型癫痫波的变化、动物24h存活数及皮层和海马的病理变化为观察指标,评价比较不同剂量(mg/kg)丙泊酚(12.5、25、50、75及100),安定(10)、东莨菪碱(10)及MK-801(2)对SE的抑制作用。
   结果:1.氯化锂(3mmol/kg)-匹鲁卡品(30mg/kg)可诱发SE,给予匹鲁卡品后15min,动物开始出现行动迟缓、呆滞,面部抽搐、点头样运动、尾巴僵直并翘尾,20-25min后开始出现四肢强直性抽搐,最后发展成为以持续性全身性强直发作为特征的SE,在EEG上可观察到SE所特有的、持续的高幅高频惊厥波。2.行为学及EEG结果显示,丙泊酚(50~100)mg/kg对SE具确切治疗效果,并可显著降低SE动物死亡数(P<0.05)。3.SE出现后30min i.p.东莨菪碱(10mg/kg)、MK-801(2mg/kg)及安定(10mg/kg),除东莨菪碱外,MK-801及安定对SE亦有较为明显抑制作用,其抗惊效果与丙泊酚中、高剂量组相当。4.HE染色结果显示,SE反复发作24h后皮层和海马CA1区细胞数明显减少,有的细胞肿胀破裂,轮廓模糊界限不清,排列紊乱,而海马其它各区变化不甚明显。丙泊酚组、DZP组和MK-801组细胞数较SE组明显增多( P<0.05)。
   结论1.氯化锂(3mmol/kg)-匹鲁卡品(30mg/kg)可诱发典型的SE状态,SE发作后24h皮层和海马可见明显的细胞损伤。2.丙泊酚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发的SE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EEG变化,增加出现SE动物24 h存活数,改善皮层和海马细胞的损伤程度,提示丙泊酚在SE治疗上具潜在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丙泊酚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致死模型,观察丙泊酚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给予致死剂量NMDA前1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mg/kg)丙泊酚12.5、25、50、75及100,NMDA受体拮抗剂MK-801(2 mg/kg)及等容积脂肪乳(丙泊酚溶剂),以中毒动物存活率为评价指标,观察上述药物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结果:腹腔注射NMDA175mg/kg可导致小鼠全身惊厥发作及快速死亡;丙泊酚(12.5,25,50,75及100mg/kg)可剂量依赖性抑制NMDA致死效应,显著降低中毒小鼠死亡率;其作用类似于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存活率100%);而脂肪乳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无保护作用。
   结论:丙泊酚(12.5~100)mg/kg可剂量依赖性的对抗NMDA诱发的致死效应;丙泊酚可能存在对NMDA受体的直接或间接拮抗作用。
   第三部分: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SE大鼠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
   目的:在大鼠上建立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匹鲁卡品诱发SE模型,观察丙泊酚对SE大鼠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亚型(2A,2B)表达的影响。
   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LK组)、SE组(SE组)、丙泊酚50mg/kg组(PPF组)、安定10mg/kg组(DZP组)、东莨菪碱10mg/kg组(SCOP组)及MK-801(2mg/kg)组(MK-801组).除BLK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给予氯化锂(3mmol/kg)及匹鲁卡品(30mg/kg),建立匹鲁卡品诱发SE模型。待SE出现后30min,各治疗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等治疗药物及等容量生理盐水(BLK组和SE组)。24 h后,将存活动物分两批处理,每组取3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后取大脑行免疫组化分析;剩余大鼠(每组取4只)断头取脑,快速剥离皮层和海马进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丙泊酚对SE大鼠发作24 h后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2A、2B亚型表达的影响。
   结果:1.SE反复发作后24 h,与BLK组相比,SE组大鼠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2A、2B亚型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2.与SE组相比,丙泊酚50mg/kg给药组动物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2B)亚型表达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在海马区NR2B亚型表达显著降低,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而NMDA受体2A亚型在各区表达均无明显变化。3.MK-801(2mg/kg)可显著降低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2A、2B亚型的表达,与SE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安定(10mg/kg)和东莨菪碱(10mg/kg)对NMDA受体2A和2B亚型无明显影响。
   结论:1.SE出现后24h,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2A和2B)亚型表达显著上调。2.丙泊酚可显著抑制皮层和海马NMDA受体2B亚型表达,但对NMDA受体2A亚型表达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与特异性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类似,但与GABA受体激动剂安定及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存在显著差别;3.丙泊酚对拟胆碱药匹鲁卡品诱发SE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MDA受体2B亚型的表达有关。
   第四部分: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SE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匹鲁卡品诱发大鼠SE模型,观察丙泊酚对匹鲁卡品诱发SE大鼠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影响。
   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BLK组)、SE组(SE组)、东莨菪碱10mg/kg组(SCOP组)、丙泊酚50mg/kg组(PPF组)及安定10mg/kg组(DZP组)。除BLK组外,其他各组动物均腹腔注射氯化锂(3mmol/kg)-匹鲁卡品(30mg/kg),建立匹鲁卡品诱发SE模型。待SE出现后30min,分别给予丙泊酚50mg/kg、东莨菪碱10mg/kg及安定10mg/kg等不同治疗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24 h后,取3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后取皮层和海马行免疫组化分析;剩余大鼠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丙泊酚对SE大鼠发作24h后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影响。
   结果:1.SE出现后24h,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均显著降低,与BLK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丙泊酚50mg/kg可显著上调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与SE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作用类似于GABA受体激动剂安定(10mg/kg),而东莨菪碱(10mg/kg)对GABAA受体α1亚型无明显影响。
   结论:1。SE出现后24 h,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下调。2.丙泊酚可显著上调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
   第五部分:丙泊酚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抗氧化机理研究
   目的:在大鼠上建立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匹鲁卡品诱发SE模型,观察丙泊酚对SE大鼠血清、皮层和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
   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对照组(BLK组)、SE组(SE组)、丙泊酚50mg/kg组(PPF组)、安定10mg/kg组(DZP组)、东莨菪碱10mg/kg组(SCOP组)及MK-801(2mg/kg)组(MK-801组)。待SE出现后30min,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及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给药后2h及24h动物血清、海马及皮层内SOD、GSH及MDA值。
   结果1.SE发作后30min给予各实验用药(BLK组和SE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2h,SE组血清、皮层及海马内SOD及MDA水平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降低,与BLK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与SE动物相比,丙泊酚给药组动物SOD无明显改变,但GSH可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安定、东莨菪碱及MK-801给药组动物与SE组动物相比无显著改变。3.给药后24 h,血清、皮层及海马内SOD、MDA及GSH水平与给药后2h存在类似变化,与BLK组相比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给药后24 h,与模型组动物相比,丙泊酚给药组动物血清及皮层、海马内GSH显著增高,MDA显著降低(P<0.01),但SOD含量未见显著改变;安定、东莨菪碱和MK-801给药组动物血清及皮层、海马内SOD、GSH及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显著改变。
   结论:1.SE出现后2及24h,SE大鼠血清、皮层和海马SOD活性显著增加,GSH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2.在给药后2h及24 h,丙泊酚50mg/kg均可显著升高SE大鼠血清、大脑皮层和海马GSH水平,降低MDA含量,提示丙泊酚对提升SE动物抗氧化应激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王恒林;

  • 作者单位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米卫东;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癫痫;
  • 关键词

    癫痫; 丙泊酚; 持续状态; 氧化应激反应; 匹鲁卡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