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龄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6h】

高龄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入选标准

3.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方法

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

3.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标本采集及定量检测

4.颅脑MRI视觉评定

5.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3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多因素回归分析

3.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4.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损害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

5.3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损伤部位程度的比较

6.3组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相关性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测定高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探讨在高龄段患者中Hcy与缺血性LA发生发展的程度及部位的相关性。
  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07年8月~2010年11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大于等于80岁男性患者99例,分为三组:轻度脑白质损害组27例、中度脑白质损害组41例、重度脑白质损害组31例。
  方法:
  1、收集有关的临床资料,相关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吸烟、饮酒、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等。
  2、运用ARWMC视觉评定表和Scheltens半定量评价表(均为National Institute of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canadian stroke Network推荐)分别对每个患者左右半球半球的脑室旁、额区、颞区、顶枕区、幕下结构白质损伤和基底节区损伤进行评分,而后分别计算各个脑区分值和评定表总分值。
  3、运用Chiss软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缺血性脑白质损害轻、中、重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轻度组27例,占27.3%,中度组41例,占41.4%,重度组31例,占31.3%;用x2检验,3组患者间吸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对吸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白质LA严重程度关系密切(P<0.05)。
  3、不同年龄段患者Hcy水平变化的比较80~84岁(35例)、85~89岁(37例)、90~100岁(27例)Hcy水平分别为14.16±3.58umol/L、15.73±7.43 umol/L、18.1±7.46umol/L,随着年龄的升高,Hcy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缺血性LA损害程度与Hcy水平的比较校正高血压对缺血性LA病变程度影响后,轻、中、重度组患者Hcy水平分别为14.91±5.43umo/L、15.36±7.33 umol/L、17.29±6.04 umol/L,随着损害程度的加重,Hcy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组患者损伤部位程度的比较 Scheltens评分显示,脑室周围(3.95±1.71)分,深部脑白质(8.59±5.90)分,基底节(1.37±1.91)分,幕下(0.27±0.64)分,其中以深部脑白质损害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3组患者血浆总Hcy与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r=-0.48,r=-0.41,P<0.001)。
  结论:
  1、在高龄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升高,血浆Hcy水平也逐步升高。
  2、在高龄患者中,血浆Hcy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随着损害程度的加重,Hcy浓度明显升高。
  3、在高龄患者中,血浆Hcy水平升高对脑白质的损害以深部白质损害最为明显。
  4、在高龄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与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均呈负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