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合应用无创影像学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6h】

联合应用无创影像学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语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讨论

一、颈动脉斑块核磁共振显像及分型

二、PET-CT显像纤维帽

三、不同斑块成分斑块炎症

四、他汀类药物干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易损斑块

二、易损斑块的诊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CT)显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炎性反应程度,为早期预警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颈动脉超声下斑块厚度>2mm患者41例,分别行MRI、PET-CT检查:①以MRI图像分析结果,依照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纤维帽(无纤维帽、厚纤维帽、薄纤维帽、纤维帽破裂)以及斑块内血管成分分组(钙化、胶原、脂质、出血),分析不同组间影像学区别。②以MRI为向导标记PET/CT斑块位置,计算局部放射性活度标准化靶-本底比值(TBR),将MRI及PET/CT对比研究,比较不同斑块间炎性反应程度,鉴别不稳定斑块。③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复行上述检查,前后对比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入组患者41例,年龄69.12±10.12岁,男31例,女10例。①比较不同组间炎性反应程度:不稳定斑块组TBRmax较高(1.496±0.200vs1.243±0.125, P<0.05);纤维帽破裂组TBR值最高(1.496±0.124,P<0.05),无纤维帽组TBR值最低(1.233±0.231,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斑块成分中TBR值由大到小排列为:出血斑块、脂质斑块、胶原斑块、钙化斑块(1.551±0.138、1.350±0.214、1.243±0.200、1.245±0.125),除胶原斑块与钙化斑块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他汀类药物治疗后TBRmax较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0.85VS1.28±1.13,P<0.05)。
  结论: MRI可以清楚的分辨纤维帽及斑块内不同成分,PET-CT可以量化斑块内炎性反应程度。MRI和PET-CT无创检查技术联合应用可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与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