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超声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6h】

腹腔镜超声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 腹腔镜超声在术中小肝癌定位的价值研究

第二部分 腹腔镜超声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第一节 仰角穿刺法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的应用

第二节 两种不同穿刺引导方法在腹腔镜超声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中的价值研究

小结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探索腹腔镜超声在术中小肝癌定位的价值;2、探索腹腔镜超声技术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行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病理诊断、术前MRI诊断结果、术中腹腔镜超声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小肝癌检出率的差异;2、(1)回顾性研究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于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应用仰角穿刺法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脏Ⅶ、Ⅷ段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仰角穿刺法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脏Ⅶ、Ⅷ段肿瘤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2)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射频消融情况,比较定向引导法及非定向引导法辅助穿刺射频消融对穿刺引导时间、穿刺成功率上的影响。
  结果:1、本研究共引入患者32例,其中直径小于3cm的病灶40个,所有病灶均成功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切除,其中病理诊断为良性5个,恶性35个,术前MRI发现病灶30个,其中病理诊断为良性1个,恶性29个,检出率82.86%,腹腔镜超声发现病灶39个,其中病理诊断为良性5个,恶性34个,检出率为97.1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x2=3.968 P=0.046);2、(1)应用仰角穿刺法行LUS引导肝脏肿瘤(Ⅶ、Ⅷ段)RFA的5例手术中,射频病灶共6个,尝试进针次数共12针,成功穿刺针数9针,平均单针引导时间(4.4±5.7)min,(50s-20min),无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5.25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患者。(2)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病灶42个,包括肝右叶上段(Ⅶ、Ⅷ)25个,肝右叶下段(Ⅴ、Ⅵ)17个,平均直径为(16.05±5.65)mm,平均据肝脏表面距离为(12.76±12.45)mm。单针平均穿刺引导时间(181.64±103.94)s。在肝脏右叶上段组,非定向引导组与定向引导组的引导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73.03±27.6s vs72.9±17.18s,t=4.030,P=0.001)。在肝右叶下段组,肿瘤穿刺引导时间与肿瘤距表面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810,P<0.001)。肿瘤穿刺引导时间与肿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746,P=0.001)。尝试穿刺进针次数与肿瘤距表面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715,P=0.001)。
  结论:1、腹腔镜超声技术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于术前MRI检查,有助于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切除;2、对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脏Ⅶ段、Ⅷ段肿瘤射频消融,非定向引导法辅助穿刺射频消融可以使术者较快的穿刺定位病灶;对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脏Ⅴ段、Ⅵ段肿瘤射频消融,两种穿刺方法在穿刺引导时间及穿刺成功率上无差异,肿瘤大小及肿瘤距表面距离是影响穿刺引导时间及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同时我们设计的仰角穿刺法在辅助腹腔镜超声引导肝脏Ⅶ段、Ⅷ段肿瘤射频消融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