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湿度对家蚕伴性赤蚁(sch)致死性的影响及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6h】

温湿度对家蚕伴性赤蚁(sch)致死性的影响及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1家蚕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1.1.1蚕的单性生殖

1.1.2利用平衡致死基因进行性别控制

1.1.3利用形态标记鉴别雌雄

1.1.4环境与基因互作控制性别

1.2温湿度与家蚕胚胎发育的关系

1.2.1催青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晌

1.2.2催青湿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2.3催青温湿度对伴性赤蚁sch的影响

1.3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

13.1主要蛋白质分离技术

1.3.2主要蛋白质鉴定技术

1.3.3蛋白质数据库的建立及生物信息学

1.3.4蛋白质组差异显示技术

1.3.5蛋白质组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1.3.6家蚕中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前言

第三部分催青期温湿度对伴性赤蚁s动系统致死性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1.1供试蚕系统

3.1.2蚕种催青处理

3.1.3调查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蚁蚕孵化过程的观察结果

3.2.2不同催青条件对蚁蚕孵化的影响

3.2.3不同催青条件对蚕卵水分散失的影响

3.2.4不同催青条件对蚕卵含水率的影响

3.2.5家蚕临界温度的测定

3.2.6催青温湿度对不同赤蚁系统孵化的影响

第四部分sch蚕胚胎期致死性的差异蛋白分析及质谱鉴定

4.1材料.试剂.设备

4.1.1实验材料

4.1.2主要试剂

4.1.3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4.1.4主要试剂的配制

4.2方法

4.2.1蚕卵总蛋白质的提取

4.2.2 SDS-PAGE电泳

4.2.3双向电泳

4.2.4银染法

4.2.5双向电泳图谱的分析

4.2.6目的蛋白的切取

4.2.7凝胶消化

4.2.8MALDI-TOF-MS质谱分析

4.2.9家蚕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的建立

4.2.10利用GPMAW软件分析质谱结果

4.2.11网上分析目的蛋白序列

4.3结果与分析

4.3.1 SDS-PAGE电泳结果

4.3.2双向电泳结果及分析

4.3.3质谱分析结果

4.3.4蛋白质数据库的建立

4.3.5利用GPMAW软件分析质谱结果

第五部分讨论

5.1伴性赤蚁sch温敏致死机理研究的实验条件控制

5.2伴性赤蚁sch温敏致死中湿度(水分)的作用

5.3家蚕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5.4 La蛋白及其在生物中的功能

第六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潘庆中(1992)发现伴性赤蚁(sch)胚胎期具有温敏致死性;在常规催青环境中能正常孵化的赤蚁,若用高温干燥环境催青,则孵化率很低.为探讨sch致死(孵化不能)的机理,该文首先分析了催青期温湿度,尤其是湿度对sch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指纹质谱法对与sch有关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1、催青期温湿度对伴性赤蚁sch系统致死性的影响.不同催青条件对不同家蚕系统处理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因子对赤蚁sch孵化抑制均有较大的独立作用,分别表现出一定的“温度敏感性”和“湿度敏感性”.温湿度的联合作用(高温干燥)对sch的孵化抑制更强,sch具有温湿度敏感致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