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数量变动关系研究
【6h】

我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数量变动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分析

1.2.1 国内外对经济与能源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经济、能源与环境系统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结果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及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经济、能源与环境(3E)系统基础理论

2.1 经济、能源与环境(3E)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1.1 经济、能源与环境(3E)子系统

2.1.2 经济、能源与环境(3E)系统特征

2.2 经济、能源与环境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2.2.1 能源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2.2.2 能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2.3 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3 经济、能源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理论

2.3.1 协调发展的含义及内容

2.3.2 一般系统理论

2.3.3 循环经济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经济、能源及环境(3E)系统协调度分析

3.1 我国经济、能源及环境系统发展现状

3.2 我国3E系统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2.2 3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评价方法及数学模型

3.3.1 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3.3.2 子系统之间协调度的计算模型

3.4 我国3E系统发展协调度的实证分析

3.4.1 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3.4.2 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计算

3.4.3 我国3E系统协调发展状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3E系统的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4.1 对3E系统与温室气体的研究

4.2 我国3E系统长期均衡关系的主要变量

4.3 协整理论及相关检验模型

4.4 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方程

4.4.1 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4.4.2 计算长期均衡关系模型

4.4.3 变更数据区间建模

4.5 我国3E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3E系统的短期动态响应分析

5.1 模型选择

5.2 基于VAR模型的3E系统动态关系分析

5.3 具有协整约束的3E系统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5.4 基于脉冲函数的3E系统动态响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的经济、能源和环境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系统,而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在资源的约束限制和严峻的减排压力下,对我国经济、能源与环境3E系统内部的数量变动关系有清晰的认知能辅助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能源发展战略及环境保护策略,在保障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
  论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我国特点的3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近几年的经济、能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计算我国3E系统的协调程度;选择可以充分反映经济、能源和环境发展状态的时间序列变量,以计量经济理论为基础,选择合适模型建立了经济、能源与环境的长期函数关系,并借助脉冲响应函数深入研究了我国3E系统的动态响应机制,从协调发展,长期静态均衡和短期动态响应三个方面对经济、能源与环境系统进行数量分析,指出影响我国3E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揭示了经济、能源、环境变量中的某一个变量发生随机扰动时,系统内部对冲击的响应机制,并深入探讨该响应作用将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在系统内部进行传递。
  通过对我国3E系统协调度、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机制的分析,发现在长期均衡关系下,能源消费量是最不容易调整的变量,而碳排放量则是相对较为容易改变的变量。在此约束下,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根本措施,也只有从改变能源结构出发,才能在保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实现3E系统的协调发展,并完成我国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基本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