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寻源与创新——早期尼德兰油画语言的研究和借鉴
【6h】

寻源与创新——早期尼德兰油画语言的研究和借鉴

代理获取

摘要

寻根问源,油画的诞生和发展要追溯到尼德兰艺术。广义上讲,在凡艾克兄弟时代发展成熟的油画材料及技法开启了西方绘画艺术的新时代。作为上承晚期哥特式艺术,下启文艺复兴灿烂纪元的尼德兰绘画,它具备着宗教的暗喻性图式、巨细靡遗的美学倾向和大量原初性的构图创造。尼德兰油画以其独特的面貌和精神价值立于西方美术史。其中大量形式、技法以及美学倾向皆能够对当代油画语言的创新起到影响和借鉴。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尼德兰油画的研究,可以摸索出解决当代油画创作与表现瓶颈的方向和风格语汇。
  尼德兰油画最具特点的艺术面貌就是精细华丽的美学倾向和忠实再现的艺术观。这种艺术观和审美观是在勃艮第家族与尼德兰民族性自身塑造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勃艮第宫廷中来大量来自法国的精美工艺品对尼德兰画家产生了影响,他们将这种影响贯彻到笔下的绘画中,成为尼德兰艺术的传统。随着颜料与技法的发展,油画善于生动描绘、深入刻画的特点更是将这种美学倾向发扬光大,烙印在尼德兰民族性艺术的内涵精神中。而尼德兰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日耳曼民族的特性,造就了尼德兰人热爱自然、忠实于自然的民族倾向。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用虔诚和朴素的态度加以表现,并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丑恶。这种深深根植于民族性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对尼德兰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成型影响深远。隐蔽的象征性手法同样是尼德兰绘画中的一大特点。艺术家的慧黠与巧妙设置,使得早期尼德兰油画不仅以精细、逼真见长,也使观众为大量隐蔽的充满象征意味和宗教典故的细节所叹服。在仅有的一些世俗绘画中的象征手法一方面继续体现着旧有宗教性,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其时艺术的转变,即宗教性向世俗性的转变。这一艺术上的转型渐渐将尼德兰美术推向新的高峰,使其在表现生活、歌颂生活、揭示生活的道路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十五世纪尼德兰宗教画所呈现的面貌是严谨和教条的,一方面它继承了中世纪哥特式美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僵直刻板的写实技巧与内敛的情感表达也是对于古希腊理性精神的遵循和对大美的追求。此时的尼德兰“圣殇”题材作品中“不温不火”的情绪外露实际上是一种克制、内敛的抒发。它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古希腊艺术精神,尤其是理性精神的影响。对于在传统宗教画中强调“人”的价值与意义渐渐显现出来。虽然没有摆脱宗教性作品的严肃,但已经在作品中开始转变。人们在发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逐渐认清对宗教的情感与认知。另外由于艺术本身对于美的追求,任何破坏和谐与秩序的造型和形式都被认为是不可取的。这一切造就了这个时期尼德兰绘画独特的造型意识与情感表达。
  本文在研究中将尼德兰油画的形式语言与本体的当代思考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艺术面貌和表现形式。尼德兰宗教画在十五世纪的转型时期,由宗教性向世俗性转变,这种欲变未变、破而未立面貌在剥离掉基督教背景后以当代人的视角去看待就会产生一种由冲突感引发的荒诞性。而尼德兰绘画的形式、僵直的写实技巧以及画面中的荒诞气质对于表现当代中国城市题材绘画是极为契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