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人物雕塑生命意识表达的感性特征——以安东尼·葛姆雷为例
【6h】

当代人物雕塑生命意识表达的感性特征——以安东尼·葛姆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葛姆雷经历与作品内涵关系

2.1序言

2.2早期经历及生命认知的变更

2.3生命意识表达作为作品的内涵及其延续

第3章 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表达

3.1序言

3.2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表达

3.3葛姆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色

3.3.1 从形象到身体经验

3.3.2 身体作为一个场所

3.3.3 向抽象的转变

第4章 从观念表达到大众感性

4.1 工具理性与观念化

4.2 感觉性

4.3 静止性

4.4 作为唤起的方式

4.5 公众性

第5章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海德格尔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西方形而上思维的最大余孽,而这种逻辑理性式的思维模式最终发展成为理性的工具化,成为操控人的日常行为和价值判断的基本方式,现代艺术史的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整体进程中发生的,从这一方面讲,代表后现代艺术主要特征的观念艺术或许是工具理性发展的必然。
  观念艺术为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媒介和观念拓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艺术内部概念、艺术家观念的阐释和宣扬。但是它所面临的困境是“它一方面不能显示艺术的特性,一方面又过于冷漠、概念、晦涩和教条”。因此,追求作品的感性特征在这一背景下就显示出了重要价值,“YBA”的探讨也因而引人注目,它的出现标志着把艺术“从观念拉回感觉,从头脑拉回身体,从文本拉回现场”。感性特征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作品特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立足于普罗大众的、身体的层面而不是艺术内部的、知识的层面对待创作过程,这也正是所谓“生命感性的形式”。
  同为英国艺术家的葛姆雷在作品感觉的层面上和“YBA”保持了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在作品中避免故事性叙述,也回避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和观念宣扬,他追求静止性,把雕塑作为一个纯净的体验场,让观众有机会通过它而改变自身在宇宙中存在的经验。
  葛姆雷早期的人生经历对他以后人物雕塑创作的生命意识表达的精神内涵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严格的天主教家庭到信仰缺失,再到印度冥想式的生活方式,他对身体和精神之间关系的认知经历了颠覆与再造。
  他的作品试图通过更为直接的方式在雕塑中探讨关于生命存在的感受和思考。其作品围绕身体本身展开,不是想象中的,而是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直接出发点。他的雕塑开始于他自己被翻模的经验当中。他把身体更多的当作一个我们的意识寓居其中的场所而不是物体,而包含在其中的身体经验是创作的核心出发点。这种方式也自然的走出过去雕塑把人物形象作为一个表述的工具和客体来对待的方式,在葛姆雷的作品中人物的外在形象并不是作品的重心。在葛姆雷看来,通过他的身体翻制而来的雕塑并不是他本人的代表,而是跟宇宙的其他物体一样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独立存在,它仅仅是件雕塑。
  但是对人物的表现作为雕塑艺术史上的绝对中心,不仅是简单的作为雕塑艺术表现的题材,它们更深的关系表现在人对自身形象难以把控的迷恋,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对自身生命状况的关怀。从这一角度说,葛姆雷又和传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延续关系,他没有跟随历史进步论者斩断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相反,他清楚的认识到,现代主义只是整个人类进程中的一小部分。
  安东尼·葛姆雷作为当代具有国际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很多时候表现出了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的宏大力量,不断的向人的内心深处潜行,以身体经验的方式表现生命存在本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