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85美术”语境中的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展
【6h】

“85美术”语境中的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2章 自选作品展概述

2.1自选作品展的缘起

2.2自选作品展的发展历程

2.3结语

第3章 自选作品展生成背景

3.1 1978年到1986年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概述

3.2 1978年到1989年四川美院校园生态概述

3.3结语

第4章 自选作品展主要作品分析

4.1异于学院传统的观念艺术

4.2黑色幽默的思维流

4.3西方符号的挪用与戏拟

4.4日常经验的聚焦

4.5结语

第5章 自选作品展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5.1对学院范围前卫艺术的再认识

5.2对展览体制的建树性

5.3对西南地区艺术发展的影响

5.4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四川美术学院自选作品展从1985年4月起,至1989年结束,可以说直接从西南方向启动了“85美术”。但因为被遮蔽在“伤痕”、“乡土”绘画的光芒之下,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对它的记录也只是浮光掠影。人们在谈及自选作品展的时候,往往也仅仅是将其作为四川美院的一段边缘故事,被缩略在校史概括的寥寥几行之中,并没有真正对此聚焦将这一段独特的历史经历放置在“85美术”的大语境中加以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发生始末与情境分析,还原这一条被遮蔽的历史隐线,为厘清和反思“85美术”的现有认知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可以说,“85美术”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前卫立场,影响了中国艺术的黄金一代,整个文化阶层上下联动,形成时代合力。被书写进现代美术史的如北方的“理性绘画”,西南的“新具象”,东部的“新野性画派”等,都让我们认识到了八五时期艺术团体产生的辐射性影响。但历史不能仅仅以宏观大写来概括,发生在四川美术学院的“自选作品展”就是对八五美术历史的一个重要补充。自选作品展独特的展览机制在于“展品不拘形式和内容”与“自我审查,自己装潢,自己布置”,这有利于修正学院艺术在“85美术”中的历史定位。作为一段重要的历史经历,时隔多年,虽然个别当事人如今已经无法取得联系,但也可以从文献资料、采访报道、组织者口述等方式中一窥全貌。对自选作品展的细节呈现以当事人口述为重要参考,在对这段历史的梳理过程中,对主要成员进行了采访,对一些过去遗留问题进行了补充。通过展览现场的研究角度评判自选作品展的历史地位,并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联系,让历史与当下对话,力求呈现真实的自选作品展面貌。如今“85美术”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重新梳理和反省自选作品展在“85美术”中的历史意义是很有必要的。80年代是理想主义者的年代,它激发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潜力,同时也激发了包括展览组织者在内的其他文化力量。正是因为这场由时代、历史与环境共同作用的“85美术”运动,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得以获得独立的价值和话语权,并逐渐受到国际关注。因为这段美术史,让艺术家更加懂得为时代说话,为时代中的“自己”说话。自选作品展作为“85美术”的一脉,当然没有脱离其精神实质,也就是对时代的挑战性和开创性。在自选作品展中,“学生自选作品展”的形态发展较“教师自选作品展”更为完整。但“教师自选作品展”的领军人物叶永青、张晓刚、王毅等则在精神上引导了一代四川美院学生。作为一段被忽视的记忆,书写与正视这段历史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并能够让中国当代艺术史更加真实、具体与丰富。美术史研究的目的正在于通过史实钩沉和重新阐释,尽可能揭示历史真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