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据挖掘的头痛处方规律及朱建贵诊疗原发性头痛临床经验研究
【6h】

基于数据挖掘的头痛处方规律及朱建贵诊疗原发性头痛临床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部分:综述

综述一 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认识

1 先秦两汉时期

2 魏晋隋唐时期

3 宋元时期

4 明清时期

综述二 现代医家临床辨治头痛概况

1 病因病机

2.治法方药

3 其他疗法

综述三 现代医家辨治头痛经验的研究方法

1 结合医家经验的典型病案研究方法

2 以时间为序的多位医家经验总结方法

3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专家经验研究

4 借助统计软件,分析总结辨治规律

5 以动物实验研究验证专家经验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现代中医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收集方法

2.2 文献筛选规则

2.3 数据的提取及录入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药物频数分析

3.3 药物分类情况

3.4 药物的因子分析

3.5 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

3.6 随症/证药物加减

4.讨论

4.1 治头痛“通用”药物--川芎

4.2 祛除实邪,不忘扶正

4.3 同类药物相须为用,增强功效

4.4 药物加减时注重引经药的使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朱建贵主任医师诊疗原发性头痛临床经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常见症状分布情况

3.3 常见舌脉分布情况

3.4 头痛的证候分布规律

3.5 头痛各证型的典型症状分析

3.6 治疗头痛的常用方剂

3.7 药物使用概况

3.8 头痛用药种类情况

3.9 头痛药物的因子分析

3.10 头痛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

3.11 头痛常见症状的药物加减应用

4.讨论

4.1 辨证思维规律

4.2 遣方用药经验

4.3 关于药物配伍挖掘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论文小结

附录

附录1 头痛自拟处方的药物因子分析表

附录2 头痛自拟处方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表

附录3《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ICHD-Ⅱ)

附录4 朱建贵诊疗头痛药物的因子分析表

附录5 朱建贵诊疗头痛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
   原发性头痛主要包含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其它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之一--偏头痛在致残疾病谱中位列第19位。多数原发性头痛病程缠绵,久治不愈。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对头痛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组方用药等进行不断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头痛在减少发作频率和减轻疼痛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的]
   1.总结既往文献中医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科学研究等提供参考。
   2.整理挖掘朱建贵主任医师诊疗原发性头痛的辨证思维规律及遣方用药经验,推广其学术思想,同时希望为临床辨治原发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1.收集整理近30年来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头痛的中药自拟处方,将所用药物录入数据库中,整理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总结既往文献中自拟处方的用药规律。
   2.将朱建贵主任医师临床诊疗的头痛病例录入“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应用“数据在线分析系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
   [结果]
   1.头痛自拟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本课题收集既往文献171篇,共涉及药物160种。通过频数分析可见:头痛自拟方中的常用药分为补益药(18.75%)、活血化瘀药(13.75%)、解表药(12.50%)、清热药(12.50%)等17类,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物为:川芎(155频次)、白芷(89频次)、细辛(71频次)、全蝎(68频次)、白芍(67频次)、当归(67频次)、甘草(61频次)、蔓荆子(45频次)、天麻(45频次)、白僵蚕(44频次)。
   通过因子分析,将药物归为6个因子,因子1(合欢皮、龙骨、黄连、酸枣仁、磁石、竹茹、枳实、牡蛎、夜交藤)主要为安神药;因子2(白术、茯苓、党参、炙甘草、赤芍、陈皮、蝉蜕、人参)主要益气健脾药,因子3(羚羊角、山楂、太子参、龙骨、夏枯草、黄芩)主要为平肝息风药,因子4(蔓荆子、栀子、桑叶、白蒺藜、菊花、黄芩、羌活)主要为解表清热药,因子5(全蝎、蜈蚣、露蜂房)主要为息风止痉药,因子6(生姜、竹茹、枳实)主要为理气化痰药。
   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头痛治疗的常用药物组合,药物一阶关联规则包括:桃仁配红花,蜈蚣配全蝎,细辛配白芷,蔓荆子配细辛等,药物二阶关联规则包括:桃仁、川芎配红花,蜈蚣、川芎配全蝎,白芍、蔓荆子配当归等,药物三阶关联规则包括:白芍、川芎、蔓荆子配当归,细辛、白芍、川芎配白芷等。
   171篇论文共涉及头痛随症/证药物加减应用632条,计73类。主要药物加减为:痰湿明显加半夏、陈皮、胆星、茯苓、白术等;肝阳上亢加钩藤、天麻、石决明、菊花等;伴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代赭石、竹茹、生姜、吴茱萸等;伴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远志、伏神、合欢皮等;瘀血明显加桃仁、赤芍、红花、丹参、郁金、地龙、川芎等;头痛以巅顶部位为甚常加用藁本、吴茱萸、蔓荆、细辛等;头痛以前额部为甚常加用白芷、蔓荆子等;头痛以后枕部为甚常加用羌活、葛根等;头痛伴血虚明显者加用当归、白芍、熟地、制首乌等;头痛伴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等。
   2.朱建贵主任医师诊疗原发性头痛的辨证思维规律及遣方用药经验本课题共收集朱建贵主任医师诊疗的原发性头痛病例82例,计158诊次。其中男性19位(23.17%),女性63位(76.83%)。年龄26-87岁,平均56.53岁。频数分析可见,原发性头痛的常见伴随症状有失眠、头晕、便秘、耳鸣、纳差、乏力等。常见舌象为暗红舌、薄苔、黄苔,最常见的脉相为细脉及沉脉。朱建贵主任医师诊疗的原发性头痛的中医证候诊断以肝郁气滞最常见(52,32.91%),其他依次为肝阳上亢(46,29.11%),痰湿蒙窍(20,12.66%),风热上扰(17,10.76%),肝火上炎(6,3.80%),瘀血阻络(4,2.53%),其他证型计13次。应用“数据在线分析系统”分析各中医证型的常见症状为:肝郁气滞型常见胸胁胀闷、失眠、纳差、口苦、心烦、心悸、脘腹胀满等;肝阳上亢型常见头晕、眠差、腰酸腰痛、耳鸣等;痰湿蒙蔽型常见恶心、纳差、头晕、失眠等;风热上扰型常见发热、咽痛咽干、咳嗽、口干、口苦等;肝火上炎型常见便秘、口干、口苦、头晕、目赤等;瘀血阻络型常见失眠、记忆力减退、下肢怕冷等。朱建贵主任医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剂为:芍药甘草汤(53频次)、小柴胡汤(51频次)、升降散(20频次)、温胆汤(18频次)、杞菊地黄丸(12频次)、酸枣仁汤(12频次)、桃红四物汤(12频次)、天麻钩藤饮(11频次)等。共使用药物146种,常用药物为生甘草、川芎、白芍、法半夏、僵蚕、柴胡、黄芩、大枣、白芷、葛根等。
   因子分析将146种药物归类,简化为5个因子:因子1(山药、山萸肉、生地黄、枸杞子)主要为滋阴补肾药,因子2(骨碎补、防风、薏苡仁、生黄芪、麻黄根、炒白术、陈皮)主要为益气止汗药,因子3(黄柏、合欢花、钩藤、珍珠母、百合、野菊花、石决明)为清热平肝息风药,因子4(橘叶、知母、煅龙骨、煅牡蛎、生甘草、制首乌、大枣)主要为安神补益药;因子5(天冬、五味子、麦冬)为滋阴药。
   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导师治疗头痛的常用药物组合,药物一阶关联规则包括:桃仁配红花,蜈蚣配全蝎,细辛配白芷,蔓荆子配细辛等,药物二阶关联规则包括:桃仁、川芎配红花,蜈蚣、川芎配全蝎,白芍、蔓荆子配当归等,药物三阶关联规则包括:白芍、川芎、蔓荆子配当归,细辛、白芍、川芎配白芷等。太子参配大枣、黄芩、法半夏配柴胡等。
   头痛伴见头晕时常加用天麻、葛根、生地、钩藤、黄芩等;头痛伴见失眠常加用黄连、茯苓、白芍、酸枣仁、龙齿等;头痛伴见口苦常加用法夏、黄芩、柴胡、龙胆等。
   [结论]
   1.头痛自拟处方用药规律分析川芎为治头痛的“通用”药物。中药治疗头痛的临床常用药物为川芎、白芷、细辛、全蝎、白芍等,此次研究收录的自拟处方中,共有155首选用了川芎以活血止痛,占全部处方的90.64%;
   同类药物相须为用,增强治疗头痛功效。常用药物组合有桃仁配红花,蜈蚣配全蝎,细辛配白芷,蔓荆子配细辛等;
   治疗头痛祛邪不忘扶正。头痛日久多耗伤气血,造成虚实夹杂病机,无论邪实为主,还是正虚明显,治疗时除需采用各类祛邪止痛之法外,均应注意顾护正气,补益气血;
   头痛治疗除自拟方中的固定药物之外,还可根据伴随症/证不同进行药物加减,药物加减时注重引经药的使用。
   2.朱建贵主任医师诊疗原发性头痛的辨证思维规律及遣方用药经验2.1辨证思维规律导师诊疗原发性头痛提倡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明确头痛病因,首先区分原发、继发之头痛;导师认为临床上原发性头痛的中医辨证以内伤为主,头痛的病因病机虽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但由于学科细化和患者选择就医、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临床所见之头痛多为内伤所致;原发性头痛之病机首责于肝,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逆其本性,导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阳亢于上等均可出现脑窍受扰,继而引发头痛,肝郁气滞是原发性头痛的主要证型。
   2.2遣方用药经验导师治疗原发性头痛,重视调理气机,同时不忘顾护肝阴,柔肝疏肝并举,善用白芍与诸药配伍,以达柔肝止痛之效;常用小柴胡汤、升降散调畅气机;处方用药扶正祛邪并重,多以六味、四君、四物扶助正气;取清热类药物之长,与其它类药物配伍后用于头痛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