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不同穴位对实验性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6h】

电针不同穴位对实验性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

1 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

1.1 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形成和含义

1.2 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现代研究

1.3 经穴效应特异性确实存在吗?

2 原发性痛经

2.1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理

2.2 中医理论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2.3 胞宫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2.4 针灸治疗痛经的古今文献研究

2.5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代研究

3 痛觉调制作用

3.1 脊髓伤害信息传递的节段调制

3.2 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

3.3 阿片肽在脊髓及PAG内的痛觉调制作用

4 阿片肽及其受体

4.1 阿片受体的分类和结构

4.2 阿片受体的分布及镇痛作用

4.3 阿片肽分类及结构

4.4 阿片肽的受体选择性

4.5 阿片肽分布及镇痛作用

5 实验选穴依据

5.1 传统针灸学选穴原则

5.2 现代神经科学的选穴依据

5.3 本研究对选穴的认识

5.4 本研究选穴依据

前言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针刺用具

1.3 主要试剂和药品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犁制备

2.3 取穴

2.4 电针方法

2.5 大鼠扭体反应

2.6 大鼠子宫收缩力检测

2.7 子宫组织内PGE2、PGF2。含量测定

2.8 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内κ-阿片受体表达

2.9 ELISA法定量检测PAG中ENK、B-EP、Dyn、EM含量

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电针不同经穴对火鼠行为学反应-扭体反应的影响

2 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子宫收缩程度的影响

3 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子宫PGE2、PGF2。含量及PGF2。/FGE2比值的影响

4 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各节段脊髓背角κ-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5 电针不同经穴对PAG内阿片肽类物质的影响

5.1 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PAG内ENK含量的影响:

5.2 电针不同穴位对人鼠PAG内β-EP含量的影响:

5.3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PAG内Dyn含量的影响:

5.4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PAG内EM含量的影响: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价

1.1 动物模型的选择

1.2 动物模型评价

2 针刺镇痛

2.1 中医针刺镇痛理论

2.2 现代医学对针刺镇痛的认识

3 内脏痛及针刺治疗内脏痛

3.1 内脏痛特点

3.2 内脏痛的传入

3.3 针刺治疗内脏痛

4 阿片肽与针刺镇痛

4.1 阿片肽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4.2 阿片肽在针刺治疗内脏痛中的作用

4.3 针刺可促进阿片肽类物质的合成

4.4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片肽释放的影响

5 穴位间差异

5.1 穴位间效应的差异

5.2 穴位的组织结构

5.3 躯体和内脏传入在各级中枢的汇聚

5.4 经穴效应相对特异性的研究

5.5 本实验中各穴及非穴间的差异

5.6 实验结果分析

6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实验结果如下:
   1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行为学反应的影响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评分、扭体次数明显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模型制备成功。
  2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子宫收缩程度的影响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子宫收缩次数明显增加,子宫收缩强度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后子宫平滑肌出现痉挛性收缩。
  3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子宫PGE2、PGF2a含量及PGE2/PGF2a比值的影响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PGF2a含量明显增高,PGE2含量明显降低,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后,子宫组织中致痛物质含量升高。
   各电针组PGF2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P<0.05;其余各组:P<0.01)。三阴交组PGE2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PGE2含量比其它各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PGE2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电针组比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阴交和悬钟组比值与盐水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电针穴位后,可通过调节实验性类痛经大鼠子宫组织致痛物质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综合效应来看,三阴交组的调节作用较强,其余各组间效应无明显差异。
   4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各节段脊髓背角κ-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针刺不同穴位及非穴对各脊髓节段κ-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不同。T13节段: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IOD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阴交和血海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钟和非穴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和血海组的IOD值与非穴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1节段: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IOD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阴交和血海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钟和非穴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和血海组的IOD值与悬钟组和非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2节段: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IOD值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阴交和血海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钟和非穴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的IOD值与非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交组的IOD值较血海和悬钟组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6节段: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IOD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阴交、血海和非穴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钟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的IOD值与非穴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和血海组的IOD值均较悬钟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S1节段: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IOD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阴交、血海和悬钟组的IOD值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P<0.01,血海、悬钟:P<0.05);非穴组的IOD值与模型组和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的IOD值与非穴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交组的IOD值较血海组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结果说明:电针可调节各脊髓节段背角内κ-受体的表达,但不同穴位对不同节段调节的强度不同。三阴交和血海穴在各节段都有调节作用,三阴交穴的调节作用较血海穴明显;悬钟穴和非穴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作用均较三阴交和血海穴组弱。悬钟和非穴间无明显差异。
   5电针不同经穴对PAG内阿片肽物质的影响
   5.1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PAG内ENK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PAG内ENK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性类痛经模型使大鼠PAG内ENK含量升高不明显。
   三阴交和悬钟组的ENK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P<0.01;悬钟组:P<0.05);血海和非穴组的ENK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的ENK含量与血海、悬钟和非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海、非穴:P<0.01,悬钟:P<0.05)。悬钟与血海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穴位可调节大鼠PAG内ENK含量的水平,但调节程度不同。三阴交和悬钟穴可明显调节PAG内ENK含量,其中以三阴交穴较好。而电针血海穴和非穴无明显变化。
   5.2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PAG内β—EP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PAG内β—EP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性类痛经模型使大鼠PAG内β—EP含量升高不明显。
   三阴交和悬钟组的β—E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海和非穴组的β—E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和悬钟组β—EP含量与非穴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P<0.01;悬钟组:P<0.05)。三阴交与血海和悬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钟与血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穴位可调节大鼠PAG内β—EP含量的水平,但调节程度不同。三阴交和悬钟穴可明显调节PAG内β—EP含量,其中以三阴交穴较好。而电针血海穴和非穴无明显变化。
   5.3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PAG内Dyn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PAG内Dyn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性类痛经模型使大鼠PAG内Dyn含量升高不明显。
   三阴交和悬钟组的Dyn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海和非穴组的Dyn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Dyn含量与非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交与血海和悬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钟与血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穴位可调节大鼠PAG内Dyn含量的水平,但调节程度不同。三阴交和悬钟穴可明显调节PAG内Dyn含量,其中以三阴交穴较好。而电针血海穴和非穴无明显变化。
   5.4电针不同经穴对大鼠PAG内EM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与盐水组相比:PAG内EM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性类痛经模型使大鼠PAG内EM含量升高不明显。
   各组EM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剌各穴位及非穴均无明显调节大鼠PAG内EM含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针不同经穴可引起实验性类痛经大鼠PAG内阿片肽含量发生变化,说明针刺可通过调节脑内阿片肽的水平而起到镇痛作用。但电针不同经穴及非穴对PAG内阿片肽含量的影响不同。在电针同神经节段的三个穴位中,三阴交和悬钟穴均可使ENK、β—EP和Dyn的含量升高,三阴交穴的升高效应较明显,悬钟次之,而血海和非穴无明显调节作用;四个穴位对EM的含量均无明显调节作用,说明EM可能不参与电针对内脏痛的调节。
   结论
   电针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与非穴位对内脏痛均有镇痛作用,但它们的镇痛效应不同,相关经脉上的特定穴镇痛效应最佳,相关经脉上的非特定穴与非相关经穴效应相近,并且与非穴的效应也相近。针刺穴位可通过调节子宫功能状态和中枢内痛觉调制系统来达到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并且不同穴位对各部位的调节作用不同。相关经脉上的穴位较之非相关经脉上的穴位以及非穴有更明显的脊髓节段性调节作用,其中以相关经脉中的特定穴作用最强;相关经脉和非相关经脉上的特定穴对脊髓上中枢均有调节作用,但相关经脉上特定穴的调节作用更明显;相关经脉上的非特定穴和非穴无明显调节作用。因此,穴位不同,其调节机制不同,从而产生的效应就不同。由此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经穴效应特异性虽与其所处的神经节段密切相关,但与其所在的“经”可能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